第六章:笑傲江湖(1 / 2)

路过大唐 松枝包子 0 字 2022-10-01

 又一个月后,同安县县城内,主街。

路边两侧店铺林立,各式各样的招牌迎风招展,街上人来人往,不时响起马蹄声,骑马的人英姿飒爽,有男有女;富裕人家赶着马车,车上也是坐满了男女老少;偶尔也有看见不同颜色的轿子经过,有两个人抬得,还有四个人抬得,轿子里的人不得而见,抬轿的人呼呼喘着热气。

在一家大药铺的旁边是一个由木棍撘成的简易棚子,棚子内有一个土灶,灶子上面坐着一口鼎,白色的热气从鼎盖的四周向外冒出,混入周围的空气,带着浓浓的肉香,让人垂涎欲滴。

棚子的顶部伸出一根木棍,棍子上掉下一块红布,红布上绣有几个金黄的大字“王氏饼夹肉”。

一个二十来岁的黑壮青年正向灶里填着木柴,屋内四五张褐色的桌子,桌子四周是同样颜色的长凳。

一个白衣少年,支着头颈,出神的望着门外经过的人们。

手头有了银两,木方就带着老王一家来到县城开了一家肉夹馍店,开店并非是盲目的,而是通过了自己严格考察的。

整个县城还算繁华,城内人口有上万人,这已经算是中等县城了,如果说盛世什么小本买卖最好做,那肯定是吃啊!

唐朝流行面食,各种面条层出不穷,另外就是各种饼,长的、方的、圆的、扁的、油炸的、锅蒸的、手摊的通通都叫饼。

但是此时并没有肉夹馍,考虑到后世人们的喜爱程度,木方认为肉夹馍肯定会有钱途,而且此时大唐多以羊肉为主,很少有人吃猪肉,猪肉便宜不值钱,人们更多的是将肥肉用来炼油的。

所以猪肉的潜力是可以挖掘的,对于怎么炖猪肉,得益于后世的经验,因为家里穷,木方更是在小学四五年级就学会了做饭,所以炖肉根本不在话下。

但是怎么让猪肉炖起来好吃,也是费了木方好大的心血,这个时代葱姜蒜和盐都有,但是其他的一概没有,比如花椒、胡椒有也用不起,为了祛除羊肉的膻味,那些调料都被王公贵族哄抢而空,平常老百姓根本用不上。

不过豆瓣酱是有的,还有桂皮陈皮药店里也有卖,这就给了木方以希望!

虽然有思想准备,但是效果太不理想,今天是开业第三天,前两天门可罗雀,即使有人来也是出于好奇,来看一看问一问,连一个品尝的人都没有。

这么好吃的东西竟然没人接受?

木方也是一筹莫展,所以独自发呆,情况出乎自己的想象。

总不能再回去抓鸟吧?现在的王家村已经沸腾了,四面山上都有捕鸟装置,人们起早贪黑的捕鸟抓兔子,但是捕捉量却在急剧下降。

鸟儿们也害怕了,都不敢再去送死了!

话说木方又何尝不是呢!

临近中午,一个白衣中年大叔走进了屋内“伙计,先给我来一碗热汤!”

“好咧!马上就来!”木方应承着,走近后厨。

后厨里王叔王婶负责和面烙馍,不大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丸子汤就端到了客人面前。

“客官,您请慢用,还需要点别的吗?”

白衣人没有说话,自顾自地吹着汤碗。

木方弯着腰,由于刚才逆光没看清来人的真面目,此时只见来人穿一身白色长袍,已经洗的有些掉色发灰,但是看上去还算干净,头戴一顶黑色乌纱帽,两条八字眉,一双眼睛不大黯淡无光,鼻峰丰隆直插印堂,四方阔口,嘴上两撇八字胡,下巴处也有一撮,胡须没有经过修剪杂乱重生,面目清瘦脸庞发黑,整个人看上去四十多岁的年纪。

白衣人吹了一会儿,探头尝了两口汤液,又拿筷子夹起一个丸子送入口中。

吃了两口,不住的点头,突然“啪”一掌拍在桌子上,木方吓了一跳。

“此乃什么汤?”

“回客官,此乃丸子汤,为我王氏所独创!”

“好!可有主食?”

“有饼夹肉,俗称肉夹馍!您品尝两个吗?”

“好,速速上来!且慢!称一斤酒上来!”

王叔王婶手忙脚乱,木方赶紧沽酒,所有的东西都上来,木方还送了一小盘花生米。

客人端起大碗,一口酒一口肉夹馍,再配两粒花生米,吃的津津有味,啪啪有声,不住的点头。

没过多长时间,碗盘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