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定胜糕(1 / 2)

大唐营养师 高楼望月 3580 字 2019-09-20

 罗莎丽亚在厨房,只管做饭而不管送饭,她们厨房工作的只要把做好的饭菜连锅端到外面的石板上,就有专人负责配送。每人也有专用的碗筷,绝不混杂。

自从她来厨房后,就再没和杜诚说过话,因为这地方分工明确,厨师不能去病房,郎中也不能到厨房,罗莎丽亚只远远看见过杜诚几次,互相点头确认对方安好,便又匆匆忙自己的去了。

这个院有病人四十几个,官兵二十几个,打杂的十几个,两间厨房,一间重病号专用,有两个厨师,一间是轻微症状(疑似病例)和健康人用的,有四个厨师,分二班倒。

其实以罗莎丽亚看来,疑似病例也应该和健康人分开做饭才对,但这里真没这个条件,这间临时医院只是收治点其中之一,并州城内还另有两处呢。

天花是恶疾,这是老百姓都知道的,有官府下令,药材和食物供应倒是没有问题,可到这传染病临时医院工作,就让人退避三舍了。

医学博士(注1)是朝廷培养的,吃的是朝廷俸禄,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们是不能退缩的,但从并州开始,晋阳至定襄,一路都有疫情发生,医学博士根本就不够用,只能从民间征集郎中。

但既然是征集,就不能强迫,而像杜诚这样知难而进的人真不多,所以,这里正缺郎中,杜诚的到来是受热烈欢迎的。

同理,懂医术的人不敢来这工作,不懂医术的老百姓更是避之唯恐不及,所以就算官府一再保证,不是让她们照顾病人,只是在外面帮忙打扫,做饭,就算许以高薪,也没有几个愿冒险。

最后来这工作的,多是和这院里的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一般是病人家属和将士的家属,所以像罗莎丽亚这样主动进厨房的,也轻易就获人好感。

和罗莎丽亚值同一班的周家娘子,比罗莎丽亚还小几岁,就已经嫁为人妇,她可是新婚,丈夫是并州城的医学博士,这次奉命过来,家里老人不放心,她也舍不得,所以主动要求进来工作,这样至少偶尔还能见到丈夫一面,也能让丈夫天天吃到自己亲手做的饭。

在得知罗莎丽亚是追着杜诚,千里迢迢赶到并州的,周家娘子与她大为投缘,也从这儿,罗莎丽亚知道了这次疫情的始末。

并州不是天花的始发地,天花最早发现在定襄,不过定襄那边情况复杂,它长期是突厥的占领地,在定襄县当官,要随时准备逃跑才能活命,这也不能全怪定襄县官员不尽责,朝廷刚和突厥议和,怎么样也不会在这时出兵定襄的。

“不过这回听说魏大人动怒,要参定襄县丞的。”周家娘子告诉罗莎丽亚。

原来并州不是天花的始发地,而是终止地,那定襄县丞确实该罚,人命关天,何况这还是传染病。

不过对魏征为什么正巧到并州,周家娘子就不知道了,她只知道魏征是朝廷钦差,奉皇命宣慰山东,河北一带,大概只是凑巧吧,周家娘子也不在意,反正有个钦差与大家同甘共苦,也更让人安心。

罗莎丽亚想得就多了些,据历史记载,这时的并州大总管是徐世绩,正是历史上出名的那个徐茂公,他和魏征是瓦岗旧友,交情不错,当初他降李渊,也正是魏征劝说的结果。

这个徐世绩,为人可厉害的很,在他之前,并州还有二任总管,一个刘世让,一个李仲文,都是中了突厥人的反间计,被唐朝给杀了,只有他,在并州镇守十六年,还被李世民亲口称赞为“国之长城”。

而且这个徐茂公,正是张文?命里的贵人,如果能借张家二公子的光,见见这个徐茂公,那她日后回局里,也有炫耀的话题,魏征,徐茂公,张文?,她这趟初唐就算没白来。

……

在临时医院的日子,有苦有甜。

甜得是看到疑似病例的人被解除隔离,临走前还特意去厨房等地一一道谢,然后与闻信等在外面的家人,欢天喜地的离开。

苦的自然是看见有人去世,那是罗莎丽亚来这的第四天,她没有亲眼看到,只是听说有一个天花重症者,抢救无效过世了。

那一天,大家的心情都很悲伤,罗莎丽亚伤心之余,也更担心杜诚,毕竟他在心理上,有过旧创。

郎中更忙了,罗莎丽亚当天没见到杜诚,却意外收到杜诚请人转送的信件。当然,这封信也是用苍术熏过才送到她手中的。

信只短短几句,笔迹匆忙,但想到这么忙杜诚还抽时间给自己写信,罗莎丽亚心里暖暖的。

杜诚让罗莎丽亚不必担心自己,虽然有人过世是很不幸,但这里大多数人仍还有希望,因为,定襄和并州军营都有治愈的例子,而且,他们郎中正在一起研究并州军营送来的医治笔记。

从字里行间,罗莎丽亚看到杜诚的信心,这里与杜诚记忆中的疫村完全不一样,如果真能治好天花,那不仅可以完成杜诚父亲的遗愿,也能清除杜诚心里的阴影,那这趟并州就算没白来。

看到罗莎丽亚读信,周家娘子可是由衷羡慕:“这认识字可真好。”哪像她,明明也有千言万语要对丈夫说,却连笔都不会拿。

古代的教育普及程度可比不上现代,而且因为重男轻女的观念,女性不识字更占绝大比例,不然也不会有这样的诗流传:“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思),这般心事有谁知。”(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