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巨走了后,章楶平定了腾冲府,但这个平定仅是指开江以东,也就是恩梅开江,并且仅是高黎贡山的下方,高黎贡山西边这一段,也因为地形与环境等因素,没有用兵,布忙甸往南同样没有用兵。
就是这片面积也不小了,海拨有点高,但没有高得可怕,有许多河流,青山碧水,当地农地不发达,可是畜牧业却十分发达,所以自古以来出产的战马颇有名气。
实际就是这段控制区域,也超过后世天朝的国境线了,不过王巨也记得不清楚,就是记得,也无所谓。
章楶的思想与王巨相仿佛,除了狙击蒲甘国向北扩张那一战外,余下的,能控制才用兵,不能控制,那就安抚,羁縻之。
不过那时章楶得到王巨大量资助,而且王巨将大麻烦大多解决掉了,甚至许多地区都改土归流,替章楶打下了一个好底子。
因此章楶在这片区域投入了一些精力,鼓励百姓饲养各种马匹,又迁徙了一些百姓过来放牧,同时又请来一些商贾,给他们一些优惠政策,让他们将这里的马匹与其他牲畜,或者畜牧业产品,如皮毛筋鬃贩运出去销售。同时又修建了一些道路,便于百姓往来。
这样一来,这一带百姓生活立即变好起来。
但与普安州那边的形势差不多,甚至更差些,因为江那边就是裸形族,百姓穿的只是树叶或兽皮短裙,天气热了,那是真的不穿任何衣服的。
也就是与原始社会相仿佛吧。
可也不能算是原始社会,毕竟大理相比于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文明更发达了。
大理文明气息的幅射下。这些部族中有一部分首领开始开化,也与江这边的人略有往来,包括交易。全是以物易物方式交易的。
章楶击败蒲甘人后,陆续裁减了一些兵力。实际自王巨拿下大理后,就在陆续裁减,大理拿下了,不可能南方继续养着那么多土兵,那财政会吃不消的,而且为了征服这两路,也牺牲了许多战士,广南西路到了休生养息之时。
因此在陆续裁减之下。广南西路只有四万余土兵了,并且还有两万土兵,于大理与交趾轮戍,另外就是交趾与大理也开始募训自己的土兵,同时章楶就着腾冲府的地形,在这里训练了五千骑兵,半牧半兵。
苗履用兵西南夷,于是向种师道将这五千骑兵借来。
这五千骑兵在这一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腾冲府兵力就空虚了,要命的是王章二人改土归流。让一些蛮酋产生不满。不要问还有蛮酋,以这里的地形,如何实现完全改土归流?实际一半以上的地区仍是羁縻区。
这些蛮酋就着这个机会。勾结了几十个裸形族的大部落,里应外合,入侵腾冲府。虽然姚雄率领兵卒赶到,但还有许多马匹牲畜与百姓被洗掠走了。
不过这时候天气渐渐热了,不适宜在酷热的南方用兵,于是种姚二人便隐忍下来。
随后两人合伙商议了一个计谋,故意扬言,西南夷那边又动乱了,将这几千骑兵调走。不但骑兵调走了。连周边的一些土步兵也调走了。
这些蛮酋那有什么发达的消息渠道,于是又来了。
结果七八千裸形族的战士。一起落入埋伏圈,要么被击毙。要么被俘虏。
不但有这些裸形族的战士,同时还有这些蛮酋也派了手下的战士暗中参与,正好,一起奸灭。
不算是特大型会战,不过持续的时间有点长,直到种师雄的奏章送到京城,那边战斗还没有结束。至少这些蛮酋已经公开背叛了,得一个个地去扫荡,虽然不象乞弟那么强大,更没有乞弟那样的号召力,但地形太复杂了,想短时间结束是不可能的。
不过新的问题来了。
那就是这些战俘怎么办?
种师道可不敢学习王巨那样,一起卖成矿奴。
至于杀更不敢杀,释放回去又会再成祸害,因此大伙商议后,就让他们修路吧。
忽然这时候一个当地的幕僚官说,不如修一条通往斯拉国的大道吧,种师雄莫明其妙,问斯拉国在哪儿,那名幕僚官就指着地图上那加山以西的地方。
种师道又问,那不是天竺吗。
那名幕僚官又说,天竺也分成许多国家的。
这样一说,种师雄便能理解了。
而且看上去,也不是太远,从腾冲府府城出发,大约只有一千里地左右。如果将这条商道打通,使大理与天竺能够往来,不说商贸了,各个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包括宗教文化等等,说不定就能名垂史册了。
不仅如此,就是章楶也在大理的置了许多互市,如西北的九赕城,三赕城,贺头城,主要是与吐蕃交易的,西北的阿头城、茫布城,主要是与西南夷交易的,南部的磨歇城、蒙样城、孟凌城,主要是与景昽蛮与蒲甘人交易的。
其实属于大理的羁縻地区,还要往南,南方的三个互市只是在后来天朝国境线的两侧,但再往南,无法管理了,地形更加复杂!而且就是到了这里,宋朝管控力度也渐渐开始下降,八成是羁縻地区。至于城更不能称为城市,只是建设了简易的城墙,用于屯兵或保卫互市安全罢了。
不过这八个互市作用非同小可,不仅每年可以为云南两路带来大量税赋,也繁荣了周边的经济,扩大了宋朝的影响与幅射力。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这名姓丁的幕僚官的提议,颇是让种师雄心动,因此写了一篇奏章,一是向朝廷要钱,这一战不仅会使未来腾冲府更加安定,甚至因为开江以西各大部裸形族人精壮战士。大半因此战覆没,朝廷可以向开江以西开拓了,然而这样。仅是靠云南西路的财政是不能支付的,所以要钱了……
此外。就是这个庞大的修路计划能否执行,并且种师雄还画了一张未来这条道路的示意图。
其实呢,这个斯拉国就是天竺史上的斯拉王朝,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王朝,诚服于更强大的波罗王朝。
这个波罗王朝最强盛时,曾囊括了整个印度的中北部,以及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但绿教来了。佛教国家哪里干得过绿教徒,加上南方的罗湿拘陀人开始强盛,因此三方于晚唐时在曲女城展开三国混战。波罗王朝开始衰败,虽然唐末时,一度略略中兴,可这个中兴的趋势很快被南方的朱罗王朝所中断。
彼岸的船队,还与这个朱罗王朝有着贸易往来,并且拥着一支强大的海军,又利用这支海军不断地将势力范围蔓延到整个印度南部与东海岸线,但他们如何扩张。与彼岸无关的,俺们是来做生意的,不是与你们抢地盘的。
正因为他们控制着海岸线。包括船上的人,都没有听说过什么波罗王朝与斯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