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是】但宋朝之外呢?彼岸就有了治理的依据。
虽在宋朝无法执行,但宋朝之后呢?
这两条才是王巨所需要的,只是张载都没有想那么远……
…………
“这个市易法早就应当废除了,”韩韫说道。
“立难,废更难,看吧。”王巨说道。
王巨到中书有一个来月了,很安静,安静得赵顼都觉得奇怪。
你在军器监还有一个安静地说法,但到了中书,是参知政事,位极人臣,怎么也安静了?
但真不安静了,马上吵吧。现在这个消息已经传了出去,虽然朝堂没什么动静,其实都在等三司的统计呢。如果李承之统计出来,王巨说法是错误的,那就不能废除市易法了,吵也没有什么用。一旦统计出来,王巨说法是正确的,那才热闹呢。
最后歪楼还不知道歪到法兰西,还是英格兰去了……
“先当是放一个风吧。”王巨说道,在他心中,不但市易法,保马法、青苗法、宽剩钱、手实法,一起得废掉。也就是去掉熙宁变法中不好的一面,保留其精华。
那么就算以后还是高滔滔上台,司马光重新上位,都不易再搞什么激进的动作。
但是想要实现,真的很难。
两人正说着话,门房进来禀报:“少保,中书礼房检正王震王子发要拜见少保。”
“王震来干嘛?”
王巨略有些不满地说。
他不满的非是王震本人,而是他的家世……好大一片王。
宋朝论满门权贵,无疑是一吕二韩,后来还要加一个范,李家不算,李承之兄弟虽然皆是一代良臣,但无一人担任过两府宰执。
然而还有一个盛极一时的顶级门阀。
宋朝有三条祖宗家法,不杀士大夫,永不加赋,善待柴家后人。别当真……看看柴荣的几个儿子遭遇吧。
柴宗训死得不明不白。但还有一个人碍着赵匡胤的事了,那就是柴荣与赵匡义的岳父符彦卿,因此让赵普授意王祜知大名府,许以便宜行事。用心就是除掉符彦卿,事成许以相位。但王祜以全家性命担保,符彦卿并无反意,当然王祜的相位也落空了,被贬知襄州。临行前。他于其宅院内植槐树三棵,说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真说中了,其子王旦担任了十余年首相!
这便是宋朝有名的三槐王世。但不止是王旦,还有王懿、王旭,一个知过袁州,一个知过应天府。若此,也不会让王巨惊讶。这是第二代,第三代来了,从三人变成了九人,包括鼎鼎大名的王素。
到了第四代。膨胀成二十八人,第五代变成了六十八人,包括这个王震。第二代没有人在人世了,但第三代还有极个别人活着,第四代第五代活着的人更多。
要命的是王家这些后人,一大半成了官员。更要命的是更加庞大的第六代又上来了,有的已经踏上仕途。
仅是一个王家,就产生了上百名官员。王巨听后叹惜一声,这样发展下去,是想王遍天下啊……
这样壮观的场面。让宋朝百姓感到万分艳羡,但王巨听到后,却不知说什么是好。
然后他又立即查了一下官员数量。
熙宁初他就建议过裁控官员数量,包括缩小恩荫名额。减少科举进士名额。
但在中书这一查,熙宁初恩荫与科举名额确实在减少,一度造成进士更贵。然而仅是过了几年,从他到泉州,无论科举名额还是恩荫名额,又重新放开。特别是这次秋祭。一下子就恩荫了一千多人。
为什么王家有那么多官员,不是所有人都因为考中进士为官的,正是这个苦*的恩荫制度。一个首相弄不好就能恩荫十几个后人……所以王家的官员数量才变得无比的吓人。
然后王巨再对比,与熙宁初相比,宋朝官员未减反增,又增加了两千多人。
王巨看后,放下卷宗,久久无语,能说什么?话说三遍如烂草,再说下去,未必起作用,而且会更招人恨,夺人前程,如杀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