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与君征战死无憾(1 / 2)

 柴荣得到刘崇病逝的消息,暗忖北汉短时间内再无力给自己制造麻烦了,他开始了另一番盘算。

他首先给大臣们拟出两道试题,题目是《为君难为臣不易论》,以及《平边策》。柴荣要求臣子们发掘智慧,各抒己见。

很快,柴荣收到了大臣们呈交的论文。看着一篇篇辞藻华丽、洋洋洒洒的文章,柴荣简直昏昏欲睡,因为这些文章没有一句话能激发他的兴致。

换作其他君王,要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恐怕很难坚持下来。但是,柴荣却要将大臣们的文章一篇接一篇地看完。

他拿起一篇文章,只见开遍写着:

“唐失道而失吴、蜀,晋失道而失幽、并,观所以失之由,知所以平之术。”

柴荣只觉眼前一亮,豪兴陡生。

他并没有继续看文章,而是先看了署名,见署名是王朴,心道:“此人不正是刑部比部郎中吗?”

柴荣心里暗暗记下了这个名字,这才继续看那篇文章。

这篇不足千字的《平边策》,令柴荣不忍释手。他反复咀嚼,仿佛通过这篇文章找到了知己。后人亦常将王朴的这篇《平边策》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比较。

这篇文章的观点简直说进了柴荣心坎里。他当下制定出“先平南、后伐北”的战略总方针。

自此之后,王朴便成为柴荣的得力助手。柴荣每每出征,就将后方全权交给他,他也从没令柴荣失望过。

根据这个总方针,柴荣将目光投向了南唐。

好个南唐,坐拥长江以南浙江以北,都城在金陵,“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不得不说,这真是一块肥肉。

公元955年11月,柴荣任命大将李谷为淮南道行军都部署,王彦超为副部署,统帅韩令坤等十二将进攻南唐。值得提一句的是,这个王彦超便是当初将赵匡胤拒之门外之人。

后周大军出师便大捷,先后攻占了来远(今安徽寿县西南)、山口镇(今安徽寿县东)、上窑(今安徽怀远南部),一举扫平了淮河以北的南唐守军。深冬时节,北周军队在淮河上架起浮桥,度过淮河,抵达南唐重镇寿州城下。

这寿州,也就是现今的寿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面是上游的阜阳,东面是下游的蚌埠,后方则是战略重镇合肥,再往后就是南唐的天然防线长江了。

对于后周来说,要想平定南唐,则寿州必须划入版图。对于南而言,则寿州是保障国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南唐的寿州守将是刘仁瞻,在他的坚守之下,后周军队始终攻不下寿州。与此同时,南唐已派遣刘彦贞为北面行营督部署领兵两万火速增援寿州,并令同中书平章事皇甫晖、常州团练使姚凤率军三万进屯定远,作为策应。

刘彦贞直接从水路进军,命令数百艘战舰直扑正阳。他想的是“飞夺浮桥”,切断后周军退路,然后恣意砍杀后周兵。

后周的攻城先锋李谷得知刘彦贞来势凶猛,惊骇不已,心知后路若被敌军截断,面对淮河天险,那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

李谷屡经战事,战场经验颇丰。他立即命令军队烧掉军粮辎重,迅速后撤。站在城墙上观望的刘仁瞻也没跟他客气,领兵追杀出来,后周军队大败。

攻城失败的消息传到后周开封皇宫中,柴荣再次御驾亲征了。

战情太过紧急,柴荣首先想到的是保住浮桥,这关系着这个整个战局。他便派李重进领兵先行开赴正阳,命他务必抢在刘彦贞之前抵达。

李重进星夜兼程,居然真的抢先到达了正阳。要知道,刘彦贞带领大军扬帆江淮之上,可说占尽便利,而李重进带兵走的是陆路,明显被动已极。这“星夜兼程”四字,简直一言难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后周军队的纪律性、执行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那是什么时期?是五代十国,士兵们知道自己今天在为谁“打工”,往往一夜之间,江山易主,自己所“服务”的主人早已改姓。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柴荣的确是个能人,他执政治军并不太久,竟能将国家军队的素质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