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我身后爬行,不要站起来!”,道长在耳边说道。
“嗯嗯!”,我气喘的厉害,惊魂未定。
黑暗中我紧跟着清远道长向前一点一点的慢慢爬行着,我们俩人就像是两只刚孵出蛋壳满身还沾满粘液的小蜥蜴一样蠕动着笨拙的身躯。
两团光亮再次出现了,就在离我们不远的数米之外。
清远道长停住了爬行,俯身在地一动不动。我感觉到了他的反应,也就学着他的做法乖乖地趴在那里大气不敢出一声。
光亮又一次出现,这意味着那两只巨大的癞蛤蟆再次张开了“血盆大口”,这个时候对我们来讲是个极度危险的时刻。
我现在算是想明白了:那癞蛤蟆口中发出的光亮,原来根本就是用来引诱猎物的!自然界生物普遍具备的“向光性”属于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我们平时常见的“飞蛾扑火”就是对这个概念的最好阐述。
这样的发光诱惑捕猎方式,让我想起了生活在海洋深处的“鮟鱇鱼”。
这种“鮟鱇鱼”的头顶有三个排成一行的分离背鳍,其中第一鳍位于鱼吻的正后方,
形状很像一条“钓竿”。在这条钓竿的顶端有一叶状的皮质垂瓣,看上去就像挂着钓饵一般,
用来引诱猎物。
它经常会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埋在海底的泥沙中,只留下这一副“钓竿”露在外面。
在鮟鱇鱼的钓饵中含有能够发出不同颜色光的荧光素。当鮟鱇鱼猎捕食物时,就会轻轻
摆动背鳍,钓饵就会发着荧光晃来晃去,就像一条美丽的小鱼一样在水中游来游去。那些不
知底细的鱼儿被这发光的“钓饵”所迷惑,马上游过来想饱餐一顿。哪里料到,此时鮟鱇鱼大
嘴一张,上钩的猎物就被它吸进了大嘴之中。
我刚才在这两只巨型癞蛤蟆面前,分明就是一只不明就里、自投罗网的傻小鱼。
这俩货的老祖宗难道跟生活在大洋深处的“鮟鱇鱼”杂交过?
几分钟之后,那两团光亮熄灭了。那两个恶心的家伙没有发现我们的行踪。
清远道长示意我开始继续向前方缓慢爬行。
此时此刻,我也琢磨明白了清远道长为什么会提醒我扯下系在腰带扣上的荧光帛书了。就是那张会发出幽幽蓝光的帛书,使我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癞蛤蟆们攻击的目标。对它们来讲,我就是一只不折不扣的“萤火虫”。
“那个洞里实在是太可怕了…”。当日在魇宫里,藤原太郎那半句没有说完的话里肯定离不开这两只癞蛤蟆的身影。600多年后的1938年,那一支带着现代化照明设施来营救藤原次郎的小分队肯定在这里死伤惨重。一下子看到这么多“萤火虫”出现,这两只丑陋恶心的家伙该是有多么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