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黄云紫塞三千里(1 / 2)

 腊月初五日夜,永平府。

这里是连接京城与山海关的军事要塞,城墙上驻守了好多好多的兵勇,把永平府包围得几乎是水泄不通。圣驾与随行的人今夜就在永平府衙内歇脚,预备明日一早齐齐整装出关。两天的鞍马劳顿已经让人很是疲倦,故而夜还不深,周遭却已经没有什么声响了。

我熬好了药送到公子房里,他坐在书案前,也不写字也不看书,像是在那儿沉思些什么。我静静走过去,把药放在书案上,“爷,早些歇息吧,明日还要赶好长一段路呢。”他看向我点了点头,“坐。”我“嗯”了声,而后坐在了书案边的圆凳上,公子侧过身看着我和声道:“真真,那日问你的话想好了没有?”我心一咯噔,低下头不说话,他道:“子清下个月就要动身去金陵了。”我微嗔,看向他,公子接着道:“他的父亲年事已高,身子也不太好,皇上有意让子清接任江宁织造,下个月就过去帮衬着老人家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好早一些熟悉起来。”

公子顿了顿,“子清如今虽说有了妻室,可毕竟一向待你很好,你若随着他去我也放心。”说完侧身捂住帕子轻咳了几声,我心一紧,把药端给他,公子接过药碗,打开碗盖儿很快地把药给喝了下去。我接过他手上的药碗放回到书案上,仍旧静默不语,公子淡淡笑了笑,“金陵虽比不上京城热闹,可那儿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开了春风景美得跟画儿一样,不比京里头一到了三月就是没完没了的风沙天。地方也富庶,是个过日子的好地方。”

我看向公子的眼睛,“爷,我还没想好呢,您再多容我些日子想想。”他伸手捋了捋我额前的碎发,“若是永远都想不好呢?”我蓦地轻扯起嘴角笑了笑,“那我就永远都不嫁人。”公子静默了会儿,“傻丫头,还是和小时候一模一样,竟说傻话。”我笑着流出眼泪,公子揽住我,我一时不自禁竟靠在他的肩膀上无声地哭起来。

……

次日,浩浩荡荡的人马队伍又开始行进,望过去一眼看不到头和尾。我坐在马车里,身边是子清哥的妻子李茯,这两日我就和她乘一辆马车从京城一路过来,李嫂子虽说不识文断字,可性情温顺随和跟谁都谈得来,故而我和她说话也心无顾忌。

“瞧什么呢?”

我放下帘子转过身笑了笑,“也没什么,就是觉着左前方那辆马车里的贵主儿看上去有几分眼熟,琢磨着在哪儿见过。”李氏“喔”了声,而后掀开车窗帘子往那儿看了看,回过身对我道:“那是和硕孔公主的仪仗。”我一嗔,复张大了眼睛往那儿看,马车里的女人穿着深棕色的褂子,头上没戴什么金银首饰,脸上也看不出涂了脂粉。她闭着眼睛嘴唇在微微地动,像是在那儿念经,手里还转动着一串佛珠,眼角已经有细纹了,头上有了好些白头发,面色也很憔悴。

李氏问,“妹妹见过?”我看向她笑着微微点了点头,“很小的时候跟着府里的大格格去宫中赴宴看见过一眼,只是没现在这么瘦削。”李氏点点头,“女人上了年纪总是不比当年的,孔公主算起来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哪里还会像过去那么风光漂亮?再说,儿子和丈夫都被吴三桂给杀死了,她如今无依无傍孤苦伶仃的,想想也是个苦命可怜的人。”我默默点了点头,心里不由得叹了一口气,马车里的孔公主已经浑然是一个孤独的老妇了。过去那个在太皇太后面前极度得宠,在沁音阁里翻云覆雨耀武扬威的女人好像已经很难和她连在一块儿了。岁月的烙痕把她渐渐侵蚀成了一个让人有些心生怜悯的弱者,她的阴狠,她的果敢,她的坚强,她的高贵已然在这个诵经的妇人身上找不到一丝痕迹。

正愣着神,马车却渐渐停了下来,我缓了口气儿前后张了张,只见后面跟着的马车也先后停了下来。我看向李氏,“嫂子,可是到山海关了?”李氏往车窗外探了探,“该是吧,我阿玛过去倒是带着我来过一回,我记得那会儿还在城门底下的小摊上买过一个纸风车呢,只是隔了这么多年到现在什么也认不出来了。”我笑了笑,看见子清哥穿着戎装骑着马到了车窗边上,李氏点了点头,“爷。”我也笑着颔首,“子清哥。”他点头道:“圣驾一会儿就要下龙辇了,赶紧收拾收拾行李。”我们应了一声,他骑着马接着往后面的马车过去。

过了约莫半柱香的时间,有两个品阶不高的侍卫掀开马车上的门帘让我们下来,我和李氏相互扶着先后走下了马车。前头还有很多很多的人马,全然挡住了我的视线,又过了好一会儿才有随驾的侍卫过来安排我们纷纷站好。我能远远地看见公子骑在马背上的身影,一身宝蓝色的戎装,腰间配着宽刀,真的好生英武。这会儿恰有他手下的侍卫跑过去给他汇报,公子颔首,那个侍卫俯身拱手而后转身退了下去。

很快,清空了人的马车就一辆挨着一辆驶过了山海关的城门。我们站在官道的两侧,这会儿眼前没有车马挡住,官道显得又宽敞又长,视野一下子开阔了不少,似乎觉得人也没有方才那么多了。皇上身穿貂绒毡儿镶边的龙袍踩着小太监的背走下了马车,梁九功立马上前扶住。

“跪!”

梁九功一嗓子,所有的人都跪下来磕头齐齐山呼万岁,没有旨意让我们起身的时候我们就全低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