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1 / 2)

 吃饭的规矩

第七十五回中先写了贾母房中日常吃饭情形,再写了仲秋月夜阖府家宴盛事,对比来看,别有趣味,可以见出许多当时贵族家庭的规矩常情。

先是贾母房中用餐的人数不定,平时固定的有王夫人和凤姐服侍,众姐妹因在大观园用餐,多半不过来,只有宝琴住在贾母房中,陪同用餐。而今日因为探春一同前来,饭食便短了,以至于尤氏也加进来吃饭时,米饭竟然不够添,只得捧了碗下人吃的白粳米饭。因此鸳鸯令人将三姑娘的饭拿过来添上。

可见平时主子吃的不是白粳米,而应该是御田胭脂米或者碧荧荧的御田香稻粳米——然而怡红院二等小丫头芳官也曾经吃过的,不但自己吃,宝玉还陪着吃,下剩的又让春燕儿吃,可见厨房常有藏私之举,私下送礼时大手大脚,明面儿上做饭却丁是丁卯是卯的,“可着头做帽子”,多添一碗饭都不得。

同时,也见出贾府经济每况愈下,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因此王夫人怕贾母伤心,赶紧拿话岔开说:“这一二年旱涝不定,屯里的米都不能按数交上来。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是可着吃的多少关出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把责任推给了老天爷。

而贾母其实也是深知底里的,不愿破坏气氛,故作轻松玩笑道:“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众人凑趣,忙都跟着笑起来。

贾母是府中老寿星,积福之人,因此贾母把自己的饭菜赏给谁,那是一种体面。

凤姐是贾母心头之人,如今又正在病中,因此贾母吃了半碗粥,第一个便想起凤姐来,吩咐说“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祈望以自己的福寿来压住凤姐的多病多灾,长辈怜恤之情盎然纸上。

再接着,便是她时刻在心的两个玉儿了,因此又指道:“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

这两碗菜,不可看做是各分一半给双玉,而是笋给黛玉,暗喻一个“竹”字;果子狸给宝玉,因为宝玉是喜欢吃野味儿的,曾与湘云惦记过那块鹿肉的。

第三位,才是“这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也不知道是什么肉,显然只是尽情面应景儿之语。因为贾兰是荣国府中惟一的第四代子孙,本应该是贾母心头儿肉才对,不过脾性不合,罕见贾母提起。但是不提可以,礼数不能不尽,有宝玉黛玉的,总也得想着点儿贾兰才好。

这是贾母的通人情处,读来特别亲切。

另则,贾母用餐时,乃是探春和宝琴做陪。因为贵族家中,未出阁的女儿为尊,嫁进来的媳妇反而要执奉养之礼,只能站着服侍。平日里因有凤姐当差,王夫人待众女孩儿坐定后才可以坐下,便如黛玉进贾府一回中所述那般;今日王夫人吃斋,另布斋席,不在这里用餐,却也要在旁服侍,等贾母吃完了才能回房用饭,这便是规矩。

贾母八月初三的生日刚过,而八月十五的仲秋未至,所以今天既非初一也非十五,可见王夫人吃的不是常斋而另有故事,可惜书中未提;且说凤姐因病缺席,恰好尤氏来访,便顶了这个缺儿,担起服侍之务。

当贾母与探琴二人用餐时,尤氏只能看着,所以说是“宝琴一一的让了,方归坐”;“探春也都让过了,便和宝琴对面坐下”。两位小姑子坐着吃饭,做嫂子的尤氏只能站着看眼,所以二人必须得“让过”一番,但是坐还是要坐的,吃也是先吃的,这便是礼节。

吃过之后,贾母下地行食,王夫人仍然陪着说话儿;尤氏这才可以坐下吃饭,因不惯独自对着一大摆桌菜,贾母遂令几个体面丫鬟做陪,而探琴二人则站起来笑说:“失陪,失陪。”因为贾母吃完了,两位姑娘如果继续坐着吃反而是无礼,所以只能“失陪”——这也是礼。

王夫人陪了一回,自去房中用饭,尤氏吃过了,也不好就走,不然成了专门来吃饭的了,因此“这里尤氏直陪贾母说话取笑”,直到“起更的时候”,贾母发话了,才好告辞出来。

上述种种,若不知大家礼节,轻轻放过,便可惜了;细细玩味,方知琐碎处最见趣味,宛如豪门行乐图般,别有风情。

造衅开端首在宁

秦可卿判词中说:“谩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首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