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1 / 2)

 王熙凤的不治之症

在凤姐讲完“聋子放炮仗—散了吧”的笑话不久,便因小产而病倒了,在家一月,不能理事,天天两三个太医用药。

书中虽只轻描淡写,然而小产无论在古时在今天都非小事,尤其凤姐这样的当家人,急需生个儿子出来接续香火,巩固地位,所以流产无论对身体还是心理都是极重的打击。

其实,这次小产并非没有前兆,而是早有层层铺垫的。

早在第十四回贾琏送黛玉回扬州的时候,书中写到凤姐连夜打点衣物交给昭儿,赶乱完了,天已四更将尽,才睡下又走了困,不觉天明鸡唱,忙又梳洗了来至宁国府,继续忙着发葬秦可卿的大事。庚辰本在这一段中间有条夹批:“此为病源伏线,后文方不突然。”明明白白写出了凤姐的病根乃在于操劳过度,精神衰弱。

到了十九回元妃省亲,人人力倦神疲,独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安躲静,独她是不能脱得的;二则本性要强,不肯落人褒贬,只挣扎着与无事的人一样。”

这“挣扎”二字已见艰难之状,凤姐长期劳累又失于调养,所伏恶果已渐次呈现,因此文后又有一条短批:“伏下病源。”

第四十四回凤姐泼醋,大闹一场后,贾母出面调停,命贾琏与凤姐赔罪。“贾琏听如此说,又见凤姐儿站在那边,也不盛妆,哭的眼睛肿着,也不施脂粉,黄黄脸儿,比往常更觉可怜可爱。”

脂砚又特地在“黄黄脸儿”后面批了一句:“大妙大奇之文,此一句便伏下病根了,草草看去便可惜了作者行文苦心。”

显然凤姐之病已渐成痼疾。出场时“粉面含春”的状态已成昨日黄花,如今不过一夜伤心,便成了“黄黄脸儿”,显然贫血多思。

晴雯病时,宝玉向凤姐讨了膏药来贴鬓角,麝月说“二奶奶贴惯了倒不显”,显然凤姐是长年贴着药膏的。那为什么为贴膏药呢?就因为她长期偏头疼——自然是劳心劳力所致。

积劳成疾,凤姐气血两亏。到了第五十五回,开篇便写凤姐小产,且病势汹汹,经久不愈,偏又“自恃强壮,虽不出门,然筹划计算,想起什么事来,便命平儿去回王夫人。任人谏劝,只是不听。

如此逞强好胜,耽精竭虑,又如何养治得来呢?因此书中难得地正面描写了凤姐之病:

“禀赋气血不足,兼年幼不知保养,平生争强斗智,心力更亏,故虽系小月,竟着实亏虚下来。一月之后,复添了下红之症。自己也怕成了大症,遗笑于人,便想偷空调养,恨不得一时复旧如常。谁知一时难痊,调养到八九月间才渐渐的起复过来,下红也渐渐的止了。”

凤姐元宵小产,产后又不知保养,酿成下红之症,直调养到八九月才痊愈,这是整整病了半年之久,还不是大病么?

关于这次怀孕,前文从无提及,倒是第六十一回有了一番补叙。见于平儿劝凤姐的一番话:

“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依我说,纵在这屋里操上一百分的心,终久咱们是那边屋里去的,没的结些小人仇恨,使人含怨。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焉知不是素日操劳太过,气恼伤着的。”

原来凤姐已经怀孕六七个月了,胎儿早已成形,已经确知是个男孩儿,此时流产,岂能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