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宝钗讽和螃蟹咏(1 / 2)

 美轮美奂的螃蟹宴

孔子说:“不时不食”,意思就是说吃东西要按季节时令,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所以春天时,宝钗和探春议事馋了,打发丫头去厨房点了份油盐炒枸杞芽儿,取其新鲜清爽;端阳炎暑,宝玉挨了打,最想吃的是小荷叶莲蓬汤;大冬天,群钗赏雪联诗,湘云惦记着支炉子烤鹿肉,贾母来凑兴时,凤姐劝说“我已预备下希嫩的野鸡,请用晚饭去,再迟一回就老了。”这都是食得其时。

贾府乃是钟鸣鼎食之家,于节令礼仪上格外注重,不仅讲究吃同玩,吃得当节当令,玩得雅俗共赏,还要讲究选地方,讲方式,不只吃美食,更要吃心情,把所有的节日都过得有滋有味,妙趣横生。

古人说:“春在花榭,夏在乔林,秋在高阁,冬在温室。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设宴环境很重要,春夏秋冬的筵席之地各不相同。贾府设宴便是这样,赏月要在凸碧山庄,赏雪要在芦雪广,赏桂要在藕香榭。

三十八回的螃蟹宴,是书中浓墨重笔写得最活色生香引动馋虫的一回。时在重阳,吃在水阁,又对着两棵桂花树,持螯赏菊,就更加雅致尽兴了。

同时,这里也可见凤姐管家之能,审美之高。贾母问在哪里,王夫人说:“老太太爱在哪一处,就在哪一处。”这话听上去恭谨,实则说了等于没说,是不动脑人的口头语。而王熙凤不愧是做事的人,早已经有预见有心思地安排下了:“藕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棵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岂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

于是众人“咯吱咯吱”地过了竹桥,来到水中亭榭,既是游园,又是赏花,美味美景,真是令人馋涎欲滴。

宴赏之先,还特地让史湘云先念了遍亭上的黑漆嵌蚌对联:

“芙蓉影破归兰奖,菱藕香深泻竹桥。”

这对子显然由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幻化而来,轻巧灵动,让这次饮宴更加有文化了。

这席螃蟹宴由史湘云做东、薛宝钗赞助,时间不详。但是隔不几回写刘姥姥游大观园,因巧姐儿着了凉,凤姐命彩明念《玉匣记》,念的是八月二十五日,于东南遇花神。按照这个日子倒推下来,螃蟹宴这天应是八月二十三。

可是第三十七回开篇说贾政点了学差,于八月二十日离京,合家送到洒泪亭。宝玉光阴虚度,岁月空添,然后才是探春兴建海棠社,紧接着有了这菊花宴,怎么看也不会只过了两三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