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1 / 2)

 赵国宜安城,有一员将领身着戎装,腰间佩着一柄宽刃长剑,脸形方圆,一脸络腮胡须,立在城墙上,乃是赵军主帅李牧,旁边站着他的副将司马尚。

李牧右手按在腰间的剑柄上,一双虎目看着城墙前方的远处。这时,从城下上来一名兵士,来到他身边,说:“将军,城下有一位自称是墨门高石的人说要见你。”

“哦,就他一人吗?”李牧头也没有回地问道。

“不是,还带着一名护卫。”

“请。”

看着兵士下去,司马尚转头向李牧询问:“将军,这墨家的人来宜安作甚?”

“应该是助我们守城的。”李牧回道,但没有一点欣喜之色。

过了一会,那兵士领着高石和他的护卫,还是赵翼,登上城墙,来到李牧的面前。

“李将军,老夫有礼了。”高石率先问好道。

“高先生,客气了。不日,秦国大军就要攻城,不知先生此时为何还来这兵战凶地?”李牧明知故问道,身边的司马尚顿时有些不解。

“听闻秦国桓奇率军犯境,过不了几日就要攻到宜安城,我墨门兼爱非攻,不忍赵国子民受强秦欺凌,故本门巨子派高某率两千墨者前来助战,助将军击退秦军。”

“贵门巨子的好意,李某在此谢过。”感谢完,李牧话锋一转,说:“李某虽不才,手下只有三万弱兵,但既受王命,李某自当浴血奋战,击退强敌,扬我大赵国威。若是借助贵门之力,恐怕有负大王所望。”

虽遭婉拒,但高石还是不死心,问:“李将军,可知此次秦国除了十万大军外,还派出了五百的铁鹰锐士?”

“李某当然知道,秦国锐士虽然威扬天下,但我赵家男儿也不是软弱无能之徒。”李牧傲气地回道。

“李……”高石刚想再说,却见李牧抬起右手,不客气地打断道:“高先生,秦军即将到来,过会,李某就要下令封城,高先生还是速速带着你的门人离开此处为好。”

如此明显的逐客令,高石只得悻悻地带着赵翼离开。看到他走下城墙,司马尚这才开口,问:“将军,既然这墨家的人好意来助我们守城,为何要拒之于千里之外?”

“首先,行军打仗,令出一门,才能指挥有度,如果接受墨家弟子的相助,那宜安城将有两支军队,各听各令,势必会造成混乱,给秦军有可乘之机。其二,求人不如求己,若再借助墨家力量,我赵国军队何时才能重拾雄风,长平之耻,胡刀之殇,终究是要我赵国男儿亲手来报。其三……”说到这,李牧的脸上露出一股傲然之色,说:“沙场征战,兵家必争,如果这都要他墨家弟子代劳,要我兵家有何用?”

“夫子,贵宗乃当世显学,门下弟子众多,怎么不带几位武艺高强的弟子在一旁护卫?”马车里的白阖不解地向对面的老者问道。当知道老者的身份后,知道他们此行的去处,正好和自己同路,白阖便和他们一起上路。

离开归谷时,师父鬼谷子曾叮嘱白阖,有机会一定要去拜访一下几位当世的大家智者,跟随他们学习,而这老者正是其中一位,儒家的荀况,是儒家宗主颜仲的师叔,儒家辈分最高的长者。一旁的男子是他的弟子韩非,外面驾车的子通是颜仲派来侍奉荀况的儒家小辈弟子。

其实,除了问荀况为什么不带弟子护卫外,白阖还想问他既然是儒家的耆老,怎么对付不了几个盗匪,只是不好开口。荀况不愧是当世的大家智者,一眼就看穿白阖的想法,说:“荀某此次周游各国只是为了讲学和搜寻一些遗失的古籍,并不是炫耀武力,无需带那么多的弟子护卫,两人足矣。我儒家弟子或修文,或习武,荀某只修文,故不擅长武艺。”

此次,荀况周游各国讲学,颜仲本来是想多派几名门中弟子在一旁侍奉的,但荀况嫌人多,还有儒家弟子的古板,便只挑了还算精明的子通来给他驾马车。

现下,列国纷争,路上也是盗匪横行,这荀况和两名弟子还能安然坐在马车上,如果不是有其他原因,只能说是个奇迹。先前不是白阖出手的话,恐怕荀况他们三人可能真的要被几名盗匪扒掉衣服,扔在这茫茫旷野中。

“白阖小友,你腰间的这把可是龙渊剑,可否借老夫看看?”荀况突然要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