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专使(1 / 2)

道缘儒仙 鬼雨 15072 字 2019-09-16

 次日早上,叶昊天等在金銮殿外等候皇上诏见。他虽然身为圣棋士,官居三品,却是有名无实的虚衔,不在每日早朝之列。他等了好大一会儿,但闻大殿之中吵吵嚷嚷,热闹非凡,全没有一点庄严肃穆的景象。他略微凝神细听,很容易便将每个人的发言收入耳中。但闻太师刘衡那桀骜不驯的声音道:“圣上,我看倭寇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此大举用兵实在是劳民伤财之事。”然后有人随声附和道:“就是嘛,区区两三个蟊贼,哪用得着那么麻烦?”接着是太傅宋九龄高声叫道:“蟊贼?数十年来,沿海各省倭寇频生,百姓流离失所。近年来愈演愈烈,今年尤甚!三月前倭寇大举进犯福建、浙江,已经攻占了温州、福宁、连江、宁寿、政和、宁德、长乐、福清等地,並延及龙延、松溪、大田、古田、莆田。数万人连番来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还叫蟊贼?”随后有人道:“太傅过于夸张了吧。以讹传讹,恐怕是子虚乌有之事。”宋九龄大怒,随后金銮殿上吵作一团。良久之后只听皇上道:“好了,此事真假一问便知。此刻副清知府、宁寿知县尽在此处。宣二人进殿!”叶昊天眼见两人从身后走出,迈步进了金銮殿,然后是各自痛诉倭寇恶状,回答百官质询。但闻一人描述道:“早些年,我朝国力昌盛,重视海防,倭寇尚未能酿成大患。近年来海防松弛,倭寇气焰日益嚣张。臣所在的宁寿县连番遭到倭寇冲击。他们杀人放火,掘墳挖墓,甚至把婴儿束在竿上,用开水浇,看着婴儿啼哭,拍手笑乐……”百官义愤填膺,纷纷道:“皇上,倭寇竟然如此猖獗,我堂堂中华大国,竟然饱受欺凌,再不还手,我国的面子也丢尽了。”这时一个陌生的声音说道:“皇上,臣闻之,倭寇日盛事出有因,原因是倭国内乱纷呈,南北大战,年前南朝战败,武士、官僚和浪人失去了依托,于是流落海上,盘踞海岛,成为倭寇。如今统一倭国的足利义满将军很想肃清南朝的残余势力,打击海上盜贼,同時也想发展和我朝的贸易。所以我们不如双管齐下,一面歼灭倭寇,一面与足利义满谈判,如此可将倭寇连根拔起!”皇上闻言大喜,笑道:“礼部尚书潘文良果然见识不凡!朕即修书一封,着人送去,只是扶桑远在数千里外,大海无情,不易送到啊!”接着还是潘文良的声音:“皇上,早先有倭国使者来京,等候数月未得诏见,已于三月前离去了。现有书信在此,请皇上御览。”皇上有些生气的道:“爱卿念出来听听!”潘文良念道:“大汉皇帝陛下:余乃扶桑国洪武天皇帐下大将军足利义满是也。年前平定南朝,统一扶桑,欲与贵国结为友好,互通贸易,特派专使前来,商讨诸般事宜……”还没念完,就听皇上怒道:“倭国使者是何人接待的?为何没有禀报于朕?”下面一片沉默。有人答道:“这是摄政王决定的,说是将倭国使者撵回去,泱泱大国用不着跟边野小民谈什么交易。”接下来就没有声音了。皇上也没有再说什么。过了一会儿,但闻太傅宋九龄说道:“皇上,您看我们是否可以派出一人前去倭国解释一下,同时表达我们的诚意,希望跟他们和平相处,开展贸易,互通有无。或许此事还可挽回。毕竟瓦解倭寇最好的方法还是从内部着手。”随即有一人高声反驳道:“没用了!太晚了!日前扶桑国来了一名棋道高手,名叫木谷虚,横扫中原未遇对手,连周锡嘉、徐友星都败在他的手下,黄师龙、田天又不知到了哪里。临去之际,木谷虚放声狂笑:‘我奉足利义满将军之命而来,原为考察贵国底细,看看是否值得我方交好。不料大失所望,没想到泱泱大国病入膏肓,连个棋道高手都找不出来,怨不得上万将士难敌我八百列兵!保不住妻子儿女也怪不得别人!如此弱邦,不交也罢!嘿嘿,这也是好事,我扶桑国有希望了!’”听了这些话,周围的大臣乱成了一锅粥:“这人胆子不小,说了这番话不怕回不了倭国?”一个大概出自武将的声音道:“妈的,要是老子在场,不扁他才怪!”最后是太师刘衡的声音:“张督察,你这是听谁说的?是真是假?”先前说话的张督察的声音道:“太师,我几时说过虚话?这些是杭州知府亲口告诉我的!他还说,木谷虚说这番话的时候周围聚集了很多人,当时就有几个年轻人不忿,上去与他理论,争执之下推推搡搡起来。当杭州知府史申闻讯赶到时,已经有数十人被木谷虚打倒在地。史申见他极度嚣张、出手狠辣,便吩咐手下兵丁将其拿下,准备带回去教训一番。不料木谷虚功力极高,二十个兵丁尽数被其击伤,且有三人惨遭毒手。吓得史申转身欲走。正在这时有两位义士及时赶到。二人联手之下才堪堪将木谷虚敌住。他们一个姓王,是个新中的武举,另一个姓周,长得跟前任太保周大人十分相像。两人武功不可谓不强,可是木谷虚的功力还在两人之上!竟然迫得他们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再后来连灵隐寺的方丈也领着数十位高手赶到了,木谷虚才见势不妙夺路而逃。令人震惊的是,木谷虚后劲极强,连过十余关,凭着一双赤足逃过了数十位马上高手的追杀,最后辗转千里逃入倭寇盘踞的古田县城!还站在城头放声狂笑,极尽羞辱谩骂之能事。”听到这里,金銮殿中鸦雀无声。叶昊天也心中一震,没想到在这里听到王林和周士章的消息。静了好大一会儿,忽听皇上道:“宣圣棋士田天进来!”声音很快被传了出来。叶昊天急忙进殿,双膝跪地高呼万岁。耳边却传来皇上非常严厉的声音:“田天,你身为圣棋士,官居三品,不能为国效力,要你何用?拖出去重打四十大板!”叶昊天心中恨道:“死老头,竟然如此整我?一点面子也不给,太不像话了!”口中却不敢怠慢,连忙叫道:“皇上,实在冤枉啊!我奉太子之命前往敦煌收集棋谱,准备回来编纂《万世棋典》,一路上黄沙漫漫、历尽艰辛,昨日才刚刚赶回,实在没有想到会有此等怪事!”在场的大臣全都一言不发,等着看这位寸功未立、仅靠讨得皇上欢心就能一步登天、官居三品的圣棋士的笑话。只有太傅宋九龄为他求情:“田天确实情有可原,请皇上恕罪。”皇上看了叶昊天一眼,冷冷的道:“田天,朕可以给你个将功赎罪的机会,派你出使扶桑,商讨贸易事宜,你若是办得成,朕为你加官进爵,若是丧权辱国、丢人现眼的话,就不用回来了!回来也定斩不饶!”有些大臣已经面现不忍之色,人人都知道叶昊天凶多吉少了。在他们的印象中,倭人本就凶悍无礼,此番叶昊天到倭国去商讨贸易事宜,恐怕很难讨得了好,饱受羞辱是逃不了的事。太师刘衡呵呵笑道:“圣棋士乃当世奇才,定然能一帆风顺,早日归来。”叶昊天眼珠一转道:“皇上,请问如何才算出使成功?”皇上面无表情地道:“你必须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谈成公平交易的条约,不能使本朝蒙受损失。当然,如果能使本朝占得贸易中的有利地位,则是巨大的成功,朕必有封赐。二是不可丢人现眼,无论是棋道还是别的任何比试,只要倭人出招,都要给朕接下来,若有一项败北,朕便要治你丧权辱国之罪。”这次所有的大臣都怜悯地看着叶昊天,仿佛在看一只待宰的羔羊一样。叶昊天故意装出十分惶恐的样子,叫道:“微臣死不足惜,只怕会给皇上丢脸。所以臣有一事相求,请皇上恩准。”皇上瞪着他道:“讲!”叶昊天道:“请皇上多派人手与臣同行,其中需要十名大内高手,十名商界精英,十名辩士说客,十名教坊乐师,十名秦淮歌姬……三名书画大家,另外微臣的夫人足智多谋,希望能与臣结伴同行,求皇上恩准!”在场的大臣一片哗然。有人笑道:“十名大内高手也难敌倭人千军万马!还不如不带,那样对方尚找不到贸然出手的借口!而且竟然要带教坊乐师,秦淮歌姬,简直有辱国体!纯粹奇闻怪谈!”有人道:“按照惯例,使臣不得带家眷同行,这个可不行!”皇上等众人喧闹完了,才轻轻说了两个字:“准奏!”然后是:“退朝!”转身走了,留下一众大臣目瞪口呆留在殿中。

第二百一十九章出海

鬼雨

三月十九日傍晚,叶昊天和兰儿抽空去了九江一趟。

故地重临,陆府依旧,只不过走时为寒冬腊月,回来时恰是阳春时节,府中鲜花满园,万紫千红,充满了勃勃生机。

酉时光景,陆詹刚刚从衙门回来,见到两人自然是喜出望外,连忙吩咐下人准备家宴。

晚饭的时候,陆夫人和朱陵以及晓梅姑娘都在。

叶昊天先呵呵笑着报告好消息:“陆兄,你的心头大恨可以消矣!你恨之入骨的那个人已经被我除掉了!”

陆詹讶异地看着他,一时之间没明白他说的是谁。幸福的人很容易忘记过去的痛苦,几个月的顺风顺水几乎使他难以想起被困京师的苦难日子了。

叶昊天微笑着看了他一眼,点明说道:“就是将你扣下的那位老者,你知道他是谁吗?”

提起那人,陆詹便又恨又怕,面色变得铁青,愤愤不平地问道:“难道真是皇亲国戚不成?兄弟把他怎么样了?”

叶昊天沉声道:“此人不但是皇亲国戚,还是一度权势炙手可热的摄政王!”随后他将王府大宴的经历大致讲述了一下,最后道:“此人已经被我拿下,关在一个十分隐秘的地方,除非他能改恶向善,否则将永世不得翻身。陆兄的大仇终于得报了!”

陆詹听完激动不已,离席深深地鞠了一躬,十分感激地说道:“兄弟大恩大德,陆詹永世难忘,请受我一拜!从今而后,我真是生而无憾矣。”

叶昊天笑道:“陆兄大概还有一件憾事吧?你且放心,恢复功名的事我也有几分把握,单等时机成熟时向皇上或者太子开口了。这件事最好安排在风平浪静之后,否则恐怕会有意想不到的麻烦。”

这次,陆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口中喏喏:“这……这……我没敢奢望那么多……”

接着,兰儿向朱陵和晓梅讲述了朱璨等几位大儒离开雁荡巡游天下的事。

朱陵听了沉默了片刻,然后很是神往的道:“看来我也应该出去走走了,顺便找找叔叔的下落,晓梅就留在这里,拜托陆先生和夫人多费心了。”

陆夫人站起身来拉着晓梅的手道:“朱先生请放心,我和相公至今身无所出,恨不得有一个像晓梅这样聪明伶俐的孩子守在身边。我们会把她当成亲生女儿一样看待的。”

朱陵听了连连致谢。

晓梅则眼望父亲,露出依依不舍之意。

随后大家一边交谈一边用餐。陆詹也讲述了九江府的大体情况。

过去的几个月里,九江府一直风平浪静,长江大堤已于二月底修筑完毕,只等汛期来临接受考验了。惩治本地贪官的事依旧进展缓慢,原因是叶昊天临走前嘱咐过,为了避开九阴教的锋芒,惩贪暂缓进行,因此陆詹只是悄悄地做着调查,而没有采取行动。

当陆詹就此事请教叶昊天的时候,叶昊天皱了皱眉头道:“这事很复杂,连皇上都觉得头痛。我们还是小心一点为好。不过,你可以从小处着手,先收拾几个软蛋,太硬的毒瘤暂且别动,等再过些日子再说。”

陆詹有些按捺不住地问道:“等到何时方好?”

叶昊天略微考虑了一下,缓缓答道:“皇上身边有我的心腹。等我探明了皇上的心思就可以配合行动了。此事牵连太广,不可贸然进行,如果皇上没准备好,出了问题将会很难办。”

陆詹听得有些不解,心道:“皇上还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干吗要考虑那么多?看来不管是什么人,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都有不如意的时候,想随心所欲地做点事真难啊。”

他知道叶昊天说话不会无的放矢,所以没有将这些问题说出口来。

叶昊天回到京城的当日便到宫里去找风先生,向他提到了自己九江知府的身份以及陆詹这个替身,嘱咐他有可能的话提携陆詹一些,千万不要出大乱子。

风先生微微一笑道:“这个好说,或许惩贪之事可以从九江府开始……”

叶昊天明白他的意思,禁不住连连点头,同时将九品莲台取了出来,伸手递勒过去,语声诚恳地道:“这个交先生暂管。”

风先生连连摆手,断然拒绝道:“不用了,我跟阿施暂时分开没有关系。只要她能早日修得正果,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我在宫中比较危险,若是有个闪失,万一保不住神器就惨了。还是帝君保管比较稳妥,因为您逃命的功夫比我好。”

叶昊天听后哭笑不得,见他说得也有道理,便不再坚持。

三月二十一日,黄道吉日,宜出行,出使扶桑便定在这一天。

叶昊天和兰儿告别父母,不紧不慢地来到江边码头处,放眼望去,不觉大大吃了一惊。但见距岸百余丈的江心一字排开七八艘大大小小的船只。最大的是一艘郑和宝船,九桅十二帆,体式巍然,巨无匹敌,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单是一只铁舵,就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整艘可容上千人。其次是一艘\\\"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然后是一艘\\\"粮船\\\",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最后是两只\\\"坐船\\\"和三艘十八丈长的\\\"战船\\\"。

上得郑和宝船,叶昊天禁不住啧啧称赞。因为宝船的船体太大了,单是水手就配备了七百人。各种物资准备得极为充足,不但储存了淡水,甚至还携带了用来栽种蔬菜的泥土。

宝船的船舱分为六层,三层位于甲板之上。叶昊天和兰儿住在最上层;第二层住的是大内高手、商界精英以及辩士说客;第三层住的是教坊乐师和秦淮歌姬;另外三层位于甲板之下,住的是普通船工和杂役人员。除了顶层之外,每层都有一个比较大些的会议厅。

负责船队航行的总船长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见到叶昊天和夫人上船,赶忙过来请示:“大人,我们是缓缓而行,还是昼夜星驰?”

叶昊天反问道:“此去扶桑,不紧不慢需要多长时间?”

老者道:“少则一月,多则月半。”

叶昊天略一琢磨觉得时间不够,于是吩咐道:“那就昼夜星驰吧,最好能在二十天内赶到,但也别累着大伙。”

老者答应一声便吩咐手下开船。

船队沿江而下,顺水漂流,蓝天朗日之下,江面上隐约可见点点渔舟,斜挂红帆,时隐时现。

兰儿身处顶层船舱,斜倚窗边,一任微风拂面,远眺渔舟上侧身撒网的渔夫,但见他们头戴斗笠,悠然自得,显得格外宁静安详。

叶昊天觉得有必要熟悉一下船上的具体情况,于是让老者领着自己在船中转来转去,一边走一边问东问西。

通过交谈,他知道老者姓邓,名叫邓兴初,昔年曾跟随三宝太监下过西洋,而且当时便是船队中的一名船长。

叶昊天随口问起郑和下西洋的事,同时问老者对于此次出使的看法。

邓兴初手模山羊胡努力想了想,然后才缓缓说道:“大人,昔年郑公公也曾到过倭国。永乐二年四月,倭寇累累侵犯浙江沿海,直至江苏境内长江口区。郑公公受命出使扶桑,跟扶桑国王源道义进行交涉。源道义理屈词穷,随即捉了二十多个盗魁。他们先将盗魁用‘蒸杀’的方法处死,就是放在一只大甑上,下面燃起柴火,活活蒸死,然后献给我方。郑公公回京报告后,永乐帝对扶桑国‘嘉其勤诚,赐王九章’,向源道义赠送了冠服、文绮、金银、瓷器、书画等物,并允许日本国十年一贡,可以在江浙一带贸易。那段时间本朝沿海的倭寇确实收敛了一些。所以大人此番前去,辛苦是比较辛苦,但若能达成协议,必将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

叶昊天熟读万卷古书,却对本朝的事了解得不够详细。因为历代史家向来只记前朝,不记当代,越是近代的事越难了解真相。

因此他捉住邓兴初不肯放手,仔细询问郑和出使扶桑的事,希望能找到值得借鉴的东西。

船队很快到了长江口,周围的景色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宝船云帆高挂破浪前行,海中小岛的形状也在不断变化,景致一时一变,似乎永远不会重复。海风从侧面吹来,隐隐带来淡淡的咸味,再往前则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大海。

叶昊天一直想着会不会遇到倭寇,甚至琢磨了数个对付倭寇的方法,然而等了好久也看不到一个倭寇的影子,于是他决定先安排一下出使的相关事务。

他首先将十名大内高手请到第二层船舱的会议厅中,准备先了解一下这些人的功力深浅。

众人见到他之后纷纷行礼。

叶昊天向着众人抱了抱拳,顺口恭维道:“一看就知,诸位师傅个个功力深湛,全都是难得一见的高手,此次出使东瀛,能否一帆风顺就看你们的了。”

第二百二十章赐茶

鬼雨

众人瞧着面前弱不禁风的书生,嘻嘻哈哈地道:“大人请放心,我们都是来自各门各派的高手,每个都能以一挡百。听说倭人大都又瘦又矮,哪里会是我们的对手?”

领头的是一位又高又瘦的五旬老者,闻言喝斥道:“你们知道什么?别胡说八道!倭人若是没两把刷子,沿海的倭寇还不老早被我们灭了?用得着我们大老远地出使倭国吗?”训完之后,他转过头来对叶昊天躬身说道:“大人,我们此去东瀛,正如深入贼窝,必然会碰到倭人中的高手。我们既无地利,又失人和,如果动手的话可能会吃亏,所以能不动手最好是别动手。”

听他说得这么低调,武士中有一半皱起了眉头,似乎对他的说法很不满意。

叶昊天却觉得老者颇有自知之明,于是饶有兴趣的问道:“师傅定然是高手中的高手,您老贵姓?”

老者再度躬身答道:“敝人南宫英,出身于南宫世家,功力不值一提,让大人见笑了。”随后他依次介绍了所有的武士。

叶昊天一一寒暄问话,将众人的名字全都记在心中。然后他吩咐众人退下,只将南宫英一人留了下来。

南宫英静静地立在舱中,等着他训话。

叶昊天先是微微一笑,然后低声问道:“您老跟南宫世家的家主南宫龙有何关系?为何会身在宫中为朝廷效力?”

南宫英看了他一眼,不解他一个文弱书生为何关心这件事,停顿了一下才道:“敝人是南宫家主的亲兄弟,留在宫里也是家主的意思,这件事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不算什么秘密。不光是我们,别的世家也都有人留在宫中。”

叶昊天没想到还有这种事,连忙问道:“那么多武林人士留在宫里,这是皇上要求的吗?”

南宫英摇摇头道:“这是朱英昔年凭着监天尺定下的规矩:四大世家和九大门派必须派出一名高手入宫效力,其余诸人则不许轻易进京。敝人是在十八年前入宫的,再过两年就可以出宫了。唉,我终于快要熬到头了。”

叶昊天转口问道:“风闻南宫世家曾经遭受大难,不知如今情形如何?”

南宫英凝神注视着他,心中疑惑他怎么知道这件事。

与此同时,叶昊天也在看着他。

四目交投,南宫英从叶昊天的眼睛里看到的是坦诚和自然,还有无尽的友善和关心,于是躬身答道:“谢大人挂怀。敝人于半月前得到消息:家主和大半家人已然脱险,目前正在某处养伤,同时设法恢复功力。”

叶昊天十分高兴的叫道:“好!希望南宫世家的所有人都能尽快脱险。”说到这里,他看着南宫英惊异的神色道:“在下跟南宫家的三少爷南宫铧相识,承他不弃,结为知己,所以知道一些南宫世家的事。”

听了这个解释,南宫英才眉头一展道:“你是说阿铧啊!这孩子,我只在他两三岁的时候见过,一晃那么多年了,也不知道长成了什么样。不过这次传过来的消息说,阿铧为家族立了大功,家主准备立他为继承人呢。”

叶昊天微微一笑道:“南宫铧功力大进,已经进入了仙界,只怕他无法留在南宫世家很久了。”

南宫英听了浑身一震:“什么?家主还没有达到仙界,他竟能先走一步?”

叶昊天望着他微微一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又问道:“您老距离仙界还有多远?”

南宫英犹豫了一下道:“敝人的功力刚刚达到真人界第十三重。唉,呆在宫里足不出户,缺乏必需的灵药支持,再加上事务繁忙,难以清心寡欲,功力进境实在太慢。比起阿铧来说,真是令人汗颜啊!”

叶昊天笑道:“皇宫大内,怎么会缺少灵药?恐怕是你们没有说出来吧。如果说出来,相信皇上也会帮你们想办法。”

南宫英叹了口气道:“皇上没练过功夫,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即使说了也用处不大。”

叶昊天又问道:“此次跟您老来的几个人功力如何?”

南宫英不假思索地答道:“除了出自崆峒的天凌子功力稍高之外,其余之人全都没有进入真人界。天凌子的功力只比我略逊一筹。大人问这么仔细做什么?难道您真的准备跟倭人交手不成?”

叶昊天“呵呵”笑着答道:“生死之争不一定有,比试、切磋还是免不了的。皇上说了,不管对方开出什么题目,我们都必须全部接下,若是输了一道,便算我们丧权辱国!不知您老有几成把握可以打遍倭国无敌手?”

南宫英听了大吃一惊,口中支吾道:“这……这……怎么可能?在中原,比我功力高的人有的是,想来倭国也不会少。皇上……皇上没跟我们说这事啊!临来的时候……皇上还说是美差呢,说只要一切听大人您的吩咐就行了。”说到这里他急得直搓手,“这可怎么办?要不我去将阿铧叫来……”

叶昊天摇摇头道:“不可,他恐怕走不开,中原还有不少人待救,缺了他,……那套阵法……就不灵了,别人会有危险。”说到这里,他忽然觉得自己又成了孤家寡人,不禁有些后悔没有将云华夫人带来,哪怕有少康在也好多了。现在云华夫人正在跟女娲娘娘炼制神器,少康在守护九天坤鼎,唯一带来的风先生却要保护皇上,搞得现在除了自己和兰儿以外再没有一个高手可用。

不过转念一想,此去倭国似乎也用不着云华夫人那样的顶级高手。因为真正的神仙很少留在人间,倭国宫中恐怕也很难见到三清天神。只要自己能在短期内造出一两名接近仙界的高手,说不定就可以不必亲自出手了。

想到这里,他暗暗检视自己储备的仙丹,发现除了太上神丹还剩下八十余颗之外,其余各种九大神丹最少的也有三颗以上,其中出自黄帝的九转金丹就有七、八颗,来自赤帝的百草丹更有十余颗。这些神丹有的是白帝送的,有的是风先生的悬赏,有的抢自真神的地宫,还有一些是通过西门龙高价买到的。最后他还找到了昆仑山连闯七关时王母赐予的一小瓶玉膏,以及兰儿刚刚从黄帝那里得来的上百颗天心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