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兵马大元帅(1 / 2)

 徽宗没册立太子,那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忘了,现在被童贯提起,朝堂上又是一帮子人进言,看起来颇有一种不立郓王为太子,他们当场就要撞死在紫宸殿上的架势。

种彦谋在一旁冷眼看着,事情有些出乎他的意料,自从延福宫事件之后,他就没怎么在这上面上心,现在看来,他还是低估了郓王在徽宗心中的地位,以及一个精通诗书画艺,与文人亲近的皇子对于天下士林的吸引力。

“臣觉的太师所言甚有道理,太子乃是国之储君,如今裕王被废,而郓王殿下又深得天下士子喜爱,陛下应该迎合士林,册封郓王为太子!”

又一个老头站了出来,看起来四十多岁的年纪,但是说起话来却是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听其话语,也是偏袒童贯的,想必是对方的人。

种彦谋朝那人看去,低声冲着身边的禁军同僚问道。

“此人何名?”

同僚答:“尚书左丞,翰林学士王安中。”

王安中?

这名字对于大宋历史只知道岳飞,包拯,李师师这一类人的种彦谋来说想要分辨是谁着实有些困难,他只得挠挠头,尚书左丞可不是一个小官,乃是门下省的主官,门下侍郎往往是尚书左丞的兼任,至于门下省的事务则另行设立一个判门下省事的官员掌管。

可以说,这就是一国的副宰相,只不过因为权力被尚书右丞给分割了一些而已。

而在尚书左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中书侍郎这四个副宰相的上面,就是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了,他们两个才是真正的宰相,因为蔡京掌权的时候,被改为了太宰,少宰,在蔡京落马之后就被改了回来。

这也不怪种彦谋来到大宋两年了还搞不清楚哪个人是什么官职,实在是大宋的官职繁杂,各种权利交叉,各个官职互相牵制,以防止一人做大。

要说起来,这还都是赵匡胤定下的规矩,他陈桥兵变起家,在五代十国的纷乱之中有了阴影,自然对内严加管控,北宋这一百多年叛乱无算,但仍安好如初的情况就是这制度在起作用。

但官职繁多,权力分散也带来了三冗的祸患,以及大宋军队战力低下,难以攻出国境的现象。

王安中站了出来,慷慨激昂的一番话语将郓王的各种优点都说了一通,在其身后的诸多官员也跟着一起附和起来。

“郓王...其虽然文采不错,书画一绝,但还缺历练,暂时不以委任太子,太师你有何意?”

徽宗在心中想了一会儿,还是觉得这么匆忙立郓王为太子太过草率,说实在,徽宗确实对郓王好感不错,主要是两人在文学上都造诣匪浅,有共同语言,小时候他看出赵楷的潜力后就经常教其书法,画技。

到了赵楷长大成人之后,交游广泛,开封府各个大家都被他拜访了一遍,与东京的文人墨客饮酒作诗,颇有一种昔日他赵佶最向往的生活。

但他到底是一国之君,立太子之事重大,他不思考就贸然下决定那是不可能的。

事情就这么被揭过了,皇帝与大臣之间是一场持久战,而不是臣子提什么,皇帝就必须当场作出回应,皇帝的命令也可能会被阻挠,最后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