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树欲静风不止(1 / 2)

 不论韩世忠到底是怎么想的,种彦谋其实并没有撒谎。

他最开始还打算把土豆就藏在自己庄子里,拼命栽种收获,不让人知道,省得引来麻烦呢。

他一个纨绔衙内,拿出来亩产二十石的粮食,虽然不能做主粮,但是光做辅粮,在荒年的时候就足以让无数百姓活命。

这样大的功劳,那些文官愿意让给种彦谋?恐怕一群人会前来争功。连他们的说法,种彦谋都能估计得到。

“衙内不过是发现了个玩物,而我们读书人才知道该如何兼济天下。所以衙内功劳小,圣人功劳大,我们读书人在圣人领导之下,推广粮种,才能造化万民……”

打着大义的名分,轻轻松松将种彦谋的功劳给抹了,种彦谋还说不出啥话来。

但是李纲把土豆拿走,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他本来就是文管体系中的一员,直接可以通过自己的权力,在当地进行土豆的试种和推广,然后用自己的影响力,将土豆推广到全国。

这样李纲就能完完全全掌握住土豆带来的各种利益和功勋。

即使他要将不少利益分摊给他自己体系内部的各个官员,但是种彦谋那份功劳和好处,绝对是少不了的。

李纲的操守值得信任。

能够将这件事情交出去,种彦谋心里舒服极了。

就算土豆的秘密被金国得知,种彦谋也觉得问题不大。

如果金国甚至蒙古都提早进入农耕时代,对于宋朝是有很大好处的。

农耕文明的玩法和畜牧、狩猎文明完全不同,那就是宋朝最熟悉的战场,分分钟能将金国和蒙古给玩趴下。

而且文明的进程在没有巨大天灾人祸之前,只靠文明内部的力量,是不可能逆转的。

只要金国和蒙古进入农耕文明,他们就不可能自然退回到畜牧的时代,就他们内部的利益集团,都不可能答应这样的事情。

真到了那一步,种彦谋觉得,差不多宋朝的危机也就过去了。

只可惜,那是至少需要几十年努力才能实现的愿景,而宋朝的灭国之祸则近在眼前,实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所以土豆推广出去,有百利无一害。如果是火药的话,种彦谋都不会让李纲知道有这事儿。

李纲走后,种彦谋这边依然在按部就班地推进他的一项一项的工程。

火药的使用,在宋朝其实只差临门一脚。

虽然要制造火绳枪之类的东西,需要锻铁技术再上一层楼,最快也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建功。

但是将火药装填入铁壳里,当成手雷,用投石索或者投石机或者床弩之类的远程武器投出去,可以保证远程火力。而近程火力则采用连弩和机弩来解决,更近的话就只能靠短兵相接拼刺刀了。

种彦谋这边的士卒装备精良,兵刃都用了上好的百锻精钢,铠甲虽然只挡住几个要害的部位,但重量大大降低,有效地保证了士卒的生存率。

后勤里还加上了各种医疗用品,比如说烈酒和绷带,止血用的药粉等等。

士兵们都知道这些东西是自己性命相关的东西,学习起来非常踊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