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峰集团的老总陈浩显然选择了后者1995年他东挪西借淘来20万元资金来到了上海,从小小的美容店做起。
如今,陈浩在上海拥有30多家大型美容院,建立了自己的生物制药厂、化妆品厂及美容美发职业培训学校,在全国遍布300多家连锁店,个人资产已然过亿。
陈浩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想法有多大,你的事业就会做多大。”
经营舒蕾、美涛等著名品牌的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当年也不过是一名打工仔。
1982年,他和所在工厂的其他40名工人一道被派往香港工作。
来到香港后,梁亮胜跟其他两户人家挤在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小屋里,晚上夫妻两人只能拉帘挤在沙发上睡。
那时候,梁亮胜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宽敞住处。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梁亮胜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持晚上去夜校学习,在香港的三年时间里,他系统学习了航运、英语、国际贸易和经济管理等多门课程。
后来,梁亮胜依靠做国际贸易,向国内贩卖檀香木淘到了第一桶金。
再后来,他成立了丝宝集团,如今个人资产接近20亿。
当年,一起与梁亮胜来到香港的那40名工友依然是老样子,因为他们很满足现状,觉得在香港做工总比在国内做工好得多。
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强烈的主观意志,往往就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先决动力。
相比之下,“知耻而后勇”的状况更能激发人的创富决心。
比如重庆小天鹅投资集团董事长廖长光,当初因为受不了几个得势连襟的挤兑,毅然豁出去折腾,靠卖自家房子得来的3000元起步,从路边火锅店一举做成了大餐饮集团。
正是自尊心和骨气,促使廖长光豁出“老本”,拼命赚得财富,以此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现实生活的外在刺激,常会使受辱者爆发强大的进取心,继而求得改变身份、提高地位。
处境不好的人希望改变,身居要职的人也希望主动走出去,换个活法。
年届不惑的国企干部王天尧,一心打算要辞官创办自己的企业。
对此,无论是家里人还是他的朋友都表示不理解。
本来王天尧的仕途发展不错,突然间就决定下海经商,万一做生意赔本了、搞砸了,这十多年的努力,岂不是全都白费了?
王天尧深思熟虑后,说道:“我决定停薪留职,请三个月的假,远离权力和优厚的待遇。
如果三个月之后,我仍有信心去创业,那就一定要干出个名堂。
人生是无法预料的,说不定今天的转变会变成一件好事呢。”
三个月后,王天尧的公司顺利开张了,那一天恰好是他的40岁生日。
他的大学导师送给他一幅“鹰击长空”的木雕,鼓励他说:“鹰是有两次生命的,第一次是它的前40年,一般的鹰都能活到那个岁数。
40岁的鹰体态臃肿、苍老不堪,很多鹰到了这个年龄早已收敛锋芒、不再飞翔,但是总有一些不认命、不服输的鹰,用自己的喙猛烈地啄击石头,直到旧喙完全脱落,新喙奇迹般地长出来,然后他们继续用新喙把爪上的老皮啄掉,用双爪把全身的羽毛抓掉。
几经磨难,雄鹰得以涅重生,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王天尧明白了老师的意思,在公司开张以后他与原单位彻底脱钩,没有利用过去的资源为自己的公司谋私利,踏踏实实地经营自己的公司,如今他的公司已经在业内小有所成。
同样的经历,发生在金山软件公司老总求伯君身上。
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生求伯君来到河北省徐水县物探局做了一名普通的财务人员。
他在厂里的工作很简单,发放工资、做些报表。
那时候电脑可是个稀罕物,厂里唯一的电脑,别人都不敢碰,求伯君却如获至宝,整天守在电脑旁边玩。
求伯君最大的爱好就是编程序,两个月后他居然真的编出了一个工资管理软件。
这样一来,他的工作更轻松了,再也不必制作繁琐的报表,甚至每个月只上一天班就足够了,同事和领导们因此对他刮目相看。
求伯君并没有天天悠闲自在,而是继续在电脑领域不断探索。
一次偶然的机会,求伯君出差去了一趟深圳,回来后他的心中再也无法平静,因为他发现自己的编程才能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当时,求伯君内心的思想斗争很激烈:如果继续在厂里呆着,无疑是耽误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但如果选择离开,其他人会同意吗?
……不出所料,当求伯君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和朋友时,几乎遭到一致反对,大家都认为求伯君脑袋发昏了。
厂领导获悉此事后,为了留住他这个人才,不惜拒绝为他转移户口和工作关系。
留下来,手里的“铁饭碗”牢不可破,一辈子可能就不愁了;走出去,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大展拳脚,但是前途未知、祸福难料。
最后,求伯君接受被开除的结果,毅然走出了仪器厂,去深圳奋斗。
1988年,求伯君加入香港金山公司深圳分公司从事软件开发。
1989年,求伯君来到珠海,成功开发了国内第一套文字处理软件WPS。
1994年,求伯君在珠海成立了珠海金山电脑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被外界誉为“软件业民族英雄”。
求伯君放弃稳定的工作,义无反顾投身于自己的事业,最终他如愿以偿。
生活中,我们总会面临很多抉择,能否舍得一切、出去打拼,将决定你事业的成败。
机遇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放弃原有的东西是一份智慧和勇气。
敢于主动改变的人,就能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用农民兄弟的话讲,想要秋天硕果丰盛,春天你就该舍得时间和力气多犁地、多施肥。
同样,若想未来有一个不错的生活质量,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去除思想上的保守观念,改变平淡、平庸的生活,主动折腾起来去拥有财富。
行动了才可能有好结果,没有行动甚至连想法都没有,那你就只能羡慕别人的好日子了。
折腾者要有“闯关东”的精神
2008年的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在创造了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的同时,也把“闯关东”这个似乎有些遥远的记忆是现在大家面前。
许多人正是通过这部电视剧,才第一次了解到那段类似于美国西进运动的人口迁徙活动。
位于中国版图东北部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域,自古以来因为地处山海关以东,被称为“关东”。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中国近代史上三次规模重大的人口迁徙活动,其中以“闯关东”的时间最长、人数最多。
从清朝初年至新中国成立以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河北人和山东人为主),先后有3000多万人相继踏上了闯关东的征途。
300多年来,这些不甘于贫穷、饥饿的老百姓,前赴后继、历经艰辛地来到那片荒芜、寒冷而陌生的土地上去奋斗和创业。
他们不遗余力地折腾,为的就是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史书上是这样描述他们当时出发时的狼狈情景:“衬着月光,一家老小慌张出走,‘当家的’挑着担子,前边的箩筐睡着幼儿,后边的箩筐盛着锅碗瓢盆……大道或小路上都是一群又一群山东人、河北人急匆匆的身影。
他们挑着担子,推着小车,看到路旁的一具具白骨,耳边不时响起阵阵哀号声……”
事实上,不仅旅途遥远、前路未知,寒冷和饥饿也在瓦解着这些人的体魄和决心,还有山林中的猛兽和“胡子”(土匪)会突然出现在眼前威胁你的性命……有的年轻人甚至十三四岁的年龄,就开始独自一人闯关东,甚至在失败两三次后,依然毫不动摇的继续折腾,直至最后成为那片土地的新主人。
如此大规模的漫漫“闯”途,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是实属罕见,堪称奇迹!闯关东,在当时是官府所不允许的“越轨犯禁”的行为,敢于迈出那一步的人,无疑都是抱着巨大的决心和动力:留在当地,只能忍饥挨饿,到头来混吃等死,闯出去才可能有一番出路,未来才有指望。
已经89岁的赵老先生,回忆当年随父亲闯关东时的情景,依然不胜感慨:“当时,我们家和其他闯关东的人家不同,父亲做着小买卖,生意虽然不算大,但一家人也是衣食无忧。
所以,当父亲提出要去关外发展时,家里的亲戚朋友全都反对。
尽管如此,父亲还是决心很大,他说:‘在这里混日子注定没啥前途,俺们莫不如去关外碰碰运气。
’后来的结果证明,我父亲当初的决定是英明而正确的!”
闯关东的人并不是没有脑子的,当时的东北三省地广人稀、沃野千里,照史书上的话讲:“有自然之三大利:荒、矿、盐。”
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站稳脚跟,便会有数不清的免费资源可以利用,创富的机会也会随之而来。
于是,来到北大荒的人们,在冰天雪地里开疆拓土、垦荒种地、掘参伐木、淘金挖沙,后来还修建工矿铁路……许多怀揣梦想、敢于折腾的人,最终取得了财富上的成功。
可以说,闯关东既是一群普通人的苦难史,更是一群执著者的奋斗史。
历经磨难的闯关东人,不仅在白山黑水之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更为难得的是他们将开拓者的胆识与智慧也留在了东北大地,并且孕育升华为特殊的“闯关东精神”。
闯关东精神,正是我们所倡导的“折腾财富”的精神核心。
它即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诚实守信、重情重义的创富精神,其核心凝聚力落实在一个“闯”字上--向陌生的地方“闯”,向艰险的地方“闯”,向有希望的地方“闯”,向有财富的地方“闯”。
在“闯”的教训中探索经验,在“闯”的过程中走向成熟,跟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闯,求得财富和事业的发展壮大。
套用鲁迅先生的名言:“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回想30年前的改革开放,当时的情景与闯关东的背景是多么相似。
当时,没有人知道应该怎样“改革”和“开放”,也没有人知道这条道究竟能走向何方。
在前路未知的情况下,许多人对新政策和新形势产生排斥和抵触的心理,更多的人选择了按兵不动的观望态度,只有少数敢闯敢干敢折腾的人,不顾身边人的劝阻和嘲讽,毅然决定去趟“浑水”,结果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成了“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
不敢闯就找不到致富之路,不折腾注定没有未来。
那些“折腾者”审时度势、顺应了国家的新政策,大胆地“闯”了出来,在农村闯成“万元户”,在市场闯成“企业家”,在特区闯成“深圳人”,甚至还“冲出国门,闯到了国外”。
最初不理解他们的,现在理解了;原来嘲讽他们的,现在全变成了羡慕;早先不敢闯的,现在也跃跃欲试、准备要闯了。
但是,这些人很难再去复制先行者的成功轨迹了,因为最好的机会早已被那些“第一群吃螃蟹的人”瓜分得所剩无几。
抢占市场,唯快不破;把握机遇,敢字当先。
为实现美好的生活愿望,不畏惧任何阻力,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的人怎么会不成功呢?
想改变贫穷和落后,就要先改变自身的惰性和保守,思想上去除陈规陋俗,大胆创新。
面对竞争多变的社会,我们应当该出手时就出手,一马当先去攫取每一桶金。
项目和人永远都是双向选择的,没有资本?
我们多想办法就可以折腾出来;没有人脉?
用心交际便能收获贵人和帮手……但是,如果你连折腾的勇气都没有,就只有跟成功说再见了。
再好的财富项目没人去碰也是白搭,缺乏创业中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升腾之气,没有一种拼搏的势头和能力,其结果只能是继续落后。
所以,我们只有吃尽苦头,才能尝尽甜头。
人类的发展史无数次证明,若想改变落后,由弱变强,靠天靠地都不靠谱,一切只靠自己折腾出来,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过去,闯关东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奋力一搏,是播撒希望的勇敢者行为;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闯关东精神”指引我们折腾起来,去发现财富、争取财富和增值财富。
想赚钱就别怕“丢面子”
现如今,许多城里人依然还是守着“远走不如近爬”的老观念,即使下岗回家没活可干也要安于现状,宁肯吃老子、靠老婆、指望社会,也不愿扫大街、刷厕所、擦皮鞋,心甘情愿地守着清贫也不愿“掉价”。
相反,爱折腾的人却会抛家舍业,不远千里跑去外地做当地人不愿意干的事情,并以此赚钱。
这些人的观念就是:能赚钱就是最大的面子,没有钱才是丢面子的事儿。
时代在变,中国人传统的小富即安观念正越发淡薄,敢闯敢干的创业者正在成为社会需要的标杆和榜样。
那些成功者衣着光鲜、气定神闲,实际上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经历过艰辛创业的洗礼才得以达到今天的地位。
总结起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想当老板,就得先睡地板。
如果做什么事都顾忌脸面,放不下架子去做别人认为“丢脸”的事,是绝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的。
1990年,冯志久从乡下来到珠江三角洲淘金。
由于当地人满为患,冯志久年龄大又没有技术,所以没有一家工厂愿意用他。
冯志久并没有灰心,而是在各大厂区转悠,积极寻觅机会。
当看到工人们下班后都端着饭盒往街上的小店里跑时,冯志久脑子一转:何不开一个专供打工者吃饭的小店呢!于是,他租了一间便宜的民房作为厨房,每天中午和晚上担起两桶饭菜,往拥挤的人群中推销,一天下来也能挣上30块钱,不到两年他就凑足3万元本钱,在广州黄埔大道租了一间5平方米的店铺,执照一办,鞭炮一放,快餐店就正式成立了。
小饭店一开张,因为饭菜价钱相对便宜,立即吸引了众多打工者,一个月下来,账面上竟然赚了2000元。
赚到甜头后,冯志久想继续扩大门脸。
有朋友劝阻他说:“你这不起眼的小生意,赚点小钱就得了,何必投入更多呢,这一块一块赚下去你还不嫌丢人吗?”
冯志久微微一笑地说:“想赚钱咱们就不能怕丢面子。”
他很快雇佣了临时工,增添了桌椅碗筷,扩大了门脸,每天早餐卖粉,中晚餐卖饭。
即使规模扩大,每天仍有不少顾客光顾,少时有500多人,最多时达到了1000人。
冯志久赚钱的秘诀在于“1元钱”的优惠手段,每份1元的饭菜其实是没有赚头的,但如果每天能卖1000份,就能挣到300元,一个月下来就是9000元。
几年下来,冯志久已是身家上百万元的快餐店老板,至今人们都称他“1元钱大亨”。
会赚钱的人总是“江河不拒涓流”,顽强的生存本能让他们千方百计节约成本,赚取一分一厘甚至是一毫的利润,微小的利润意识使得他们的市场占有率相当惊人,不仅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还带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回头客,做这种生意有没有面子倒是最其次的问题了。
在那些成功商人的眼里,世俗的面子一文不值,财富的积累才是货真价实的。
“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吃别人不能吃的苦,你就能挣别人挣不了的钱。”
这是浙江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虎的座右铭。
周大虎目前拥有资产数亿元,是许多人羡慕和佩服的偶像,但是他最津津乐道的还是自己当初“丢脸”“没面子”的情景:17岁时,周大虎跟随同乡出去折腾和谋生。
最开始是到西安做钣金工,由于当时没有全国粮票,吃饭成了大问题,周大虎经常吃完上顿没下顿。
由于当时组织外出打工是政策不允许的,没过多久,周大虎作为包工队的一员被抓进大牢,在西安关了整整一个月后,才被遣返回老家,成为乡里乡亲茶余饭后的笑谈。
周大虎并没有因为遭到嘲笑而停下脚步,他很快又开始新一轮折腾,跑到江西、安徽、湖北等地找出路,其间吃过的苦、受过的罪真的是刻骨铭心。
25岁时,周大虎进入邮电局,每天负责扛邮包的工作。
因为有过7年流浪吃苦的经历,所以当其他人都叫苦不迭、吵着回去的时候,周大虎并未因此动摇,反而觉得苦中有乐,并从逆境中看到了起步的希望。
靠着这份工作积攒的5000元钱,周大虎在1991年招了几个工人,腾出一间房子作为车间生产打火机独自创业。
凭借多年“丢面子”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周大虎迅速站稳脚跟,仅一年之后,就租下了一间200多平方米的厂房,招募了100多个工人,一步步缔造他的打火机王国。
同时,为了发展事业,周大虎把妻子和孩子从刚装修好的新居中搬进租来的旧厂房里,一家人挤在没有窗户、没有空调、没有厕所的小阁楼里面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
周大虎发誓“不搬新厂房,绝不搬新家”,结果这一住就是整整5年。
正是由于周大虎的不怕丢脸和敢于折腾,使得他的打火机公司销售额成倍增长,到1999年产值已突破了亿元大关。
成功的商人决不会为了面子而放弃任何一个能赚钱的机会。
与周大虎一样,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和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当年去上海学艺的时候,也是挤在小阁楼里睡地板的。
不仅创业时如此,就是当老板以后,他们需要时也照样能够脱下西装睡地板。
反观那些宁愿吃低保也要保面子,宁愿饿肚子而不愿赚小钱的人,我们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每个人都要学会现实一点,明白填饱肚子才是硬道理,更要靠踏实的奋斗去换来真正的面子。
在困窘中丢掉无关紧要的面子,顶着压力赚钱,其实就是最大的光荣!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肩挑担子的人总会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用当地人不熟悉的嗓音叫卖和吆喝,当时很多人都看不起他们,觉得小打小闹赚这几毛钱多没出息,甚至许多农民都认为这些人干的是下贱的活。
但是伴随着嘲笑声,这群爱折腾、不要面子的人已经完成了最原始的资本积累,可以在更高的平台上大展宏图了。
在可以炫耀面子的时候,这些人通常选择低调和放弃,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的事业能否做好做大,才是更值得在乎的事情。
在2004年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获得了“中国十大风云人物”的殊荣。
作为中国企业界最权威的奖项,与王振滔一同获奖的还有海尔的张瑞敏、蒙牛的牛根生等不同行业的“重量级”企业家。
然而,王振滔本人却告诉手下的宣传人员“务必谦虚一点儿,不要做太多宣传,我得不得奖无所谓,公司业绩能够上新台阶才是更值得宣传的事”。
这种“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态度,其实是每一个创业者都应当学习的一点。
与其嘴上说“君子固穷”“没钱更自在”,心里面又成天幻想天降横财、日进斗金,还不如干脆一点,理直气壮地大声说“我就是喜欢赚钱”!这样不但可以突破面子观,甚至还可利用某些人的面子思想来赚钱。
有面子和没面子都是相对而言的。
不同的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面子观。
在敢折腾的人看来,只要是靠双手劳动合法赚钱,从事什么行当都无所谓。
那些最早靠补鞋、卖豆腐、弹棉花等手艺起家的人,不仅实现了富裕,还打造出传化、正泰、德力西、飞跃等一大批品牌企业,甚至还走出了国门去赚外国人的钱。
所以说,只有干出了名堂,才是真正的有面子。
坐等财富,不如折腾到底
闲人张三,一天到晚除了好吃懒做,还很喜欢瞎寻思。
一天,他的老婆从路边捡回来一个鸡蛋,兴奋地跑回家准备做饭。
张三拿起鸡蛋来,左瞧右看,突然对老婆说:“老婆,先不要用这个鸡蛋炒菜,这可是咱们发家致富的‘金蛋’呢!”
张三的老婆不屑地问:“你又在瞎寻思什么呢?”
张三踱着八字步,手握鸡蛋,摇头晃脑地说:“你想,如果把这个鸡蛋用咱家唯一的母鸡孵出一只小鸡来,咱们的日子可就好办了。
如果孵出来的是公鸡,我们就等着它长大以后卖掉,换来了钱再买母鸡下蛋;如果孵出来的是母鸡,那就更好了,让母鸡再生蛋、多生蛋,靠卖鸡或者卖鸡蛋赚钱。
之后,咱们用一群鸡去换一头牛,用牛耕地、种粮食,然后买田盖房,再娶上一个小老婆……”张三老婆听到“小老婆”三个字勃然大怒,“啪”一个大嘴巴抡过去,抽得张三直叫唤。
“还敢娶小老婆,反了你了!不过,话说回来,你的主意还算是靠谱,就听你一回,把这个蛋送到鸡窝里,看咱家的母鸡争不争气,能不能孵出小鸡来。”
“别,别,我刚才只是随便说说,鸡蛋还是炒菜吃了吧!”
张三的老婆气坏了,张手就把鸡蛋狠狠砸在张三脸上,大骂道:“你这个窝囊废,只知道做梦发大财,一点实实在在的事也不去做,我叫你吃鸡蛋,你自己吃去吧!”
说一千道一万,行动起来最重要。
成功的重要前提在于你是否有勇气去执行自己的创富想法。
不能说“一穷二白”的生活就没有前途,但只是坐在原地空想,肯定就没有翻身的希望。
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幻想,盼望着某一天能够有个人走过来说:张三先生,你继承了远房亲戚李四先生的千万遗产,从此可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你可高兴坏了,心想“真是平地一声雷,陡然而富了”,之后你一激动--就从梦中醒了。
是呀,这就是一个梦,你可以从郭德纲的相声里听个乐子,但是这样的好事是怎么也落不到你头上的!平心而论,谁都希望自己买彩票能中500万,谁都希望自己能得到一笔横财,但是中国13亿人,你会是如此幸运的那一个吗?
若是天天想着这种好事混日子,恐怕早就是吃完上顿没下顿了。
现实点说,这种事应该少去想或者干脆不想,我们的目标要明确,就是:丢掉幻想,行动起来;寻求财富,折腾到底。
要折腾就不能断断续续,要持续性地把这种创富行动进行到底,只有这样你才会寻觅到财富的影子。
有些人年纪不大就已经富甲一方,有人说他们要么是富家子弟要么家势雄厚,实际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只不过打小起开始折腾有了本钱和经验,再赶上了恰当的机遇,就成了小财主了。
比如,香港人李君,在25岁时就已经拥有2亿港币的身家,听起来真是不可思议。
说起李君,他从小就是一个极有商业头脑的孩子,人生的第一笔买卖是在初一的时候做成的。
那年暑假,爱书如命的李君悄悄地拿着父母给他的10港币,去收购店买了一大堆旧书,拿回家后处理干净,把每本书看完后又转卖给了旧书店,这一次折腾他净赚了8港币,买下了一套自己非常喜欢的《格林童话》。
通过这次赚钱的经历,李君开始折腾上瘾,他想方设法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寻找赚钱的机会。
李君事业的真正起点,是从不起眼的邮票开始的:他先想办法凑了3000港币作为本钱,首付定金2000港币,预定了价值2万港币的邮票。
根据卖家的要求“如果李君两个月内不来取货,定金分文不退”,于是李君很快用剩下的1000港币办了一份邮报,免费寄给集邮爱好者传阅。
经过自己的努力,一个月后价值2万港币的邮票被销售一空,李君凭此生意获利颇丰。
直到现在,李君仍在做邮票生意,光这项生意他就已经挣得了几百万港币。
1982年,李君凭着敏锐的观察力,洞悉到房产生意有利可图。
尽管他当时并没有能力买房,但却有好点子折腾出钱来:先付下一部分定金买一栋地段不错的旧房子,然后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找买主,一有买主上门,李君就跑前跑后干一系列杂活,比如提出装修方案、代为装修、安装电话等。
如此一来,每平方米2000港币的旧房最终以4000港币的高价卖出。
明眼人一瞧就知道,李君玩的这招叫“空手套白狼”(做无本买卖)。
不过,敢玩这招并且玩好的人还真是不多的,李君正是靠着自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折腾好项目,一步步赚到了2亿港币的家底。
在李君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止步”和“见好就收”这两个词,他觉得“当赚钱成为一种乐趣时,你也就不怕困难、不怵折腾了”。
不止是做买卖,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折腾出财富,前提是你的脑袋首先要开窍。
家在北京的赵颖是学文科出身的,从小就不喜欢数学,更不爱算账,甚至连银行利息怎么算都不太清楚。
但就是这样一个不爱算账的女白领,后来竟做出了卖房、炒股之类的折腾之举。
2006年,赵颖手上有一笔闲散资金,索性一次性买下一栋面积为90平方米的二手房,总价为56万。
没想到10月份才过户的房子,到了2007年7月每平方米就涨了4000多元。
2007年正值中国股市大热,赵颖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开始炒股,赚钱的好消息不绝于耳,由于股市行情的利好,带动基金的收益也不错,平均收益率均在20%左右。
综合这些因素,赵颖一狠心就把房子卖了,售价达到95万元,在短短10个月时间,赵颖就赚了39万元。
紧接着,赵颖便开始了她的“理财折腾”:95万元,一部分买股票,一部分买基金,另一部分买银行的理财产品。
一个多月以后,赵颖的投资就有了收益:股票收益率达到50%,基金的收益率20%。
赵颖心想:这可比出租房子的收益高得多。
在尝到折腾的“甜头”后,赵颖一发不可收拾,从过去的“理财白痴”转变为现在三句话不离投资。
尽管后来的股市震荡使赵颖的投资收益受到影响,但她还是决定义无反顾地折腾下去:“不去折腾,存在银行里只是一把死钱;拿出去折腾,就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赚多赚少倒不是问题,只要不亏本就行。
目前我的资产,只有不到5%的份额放在银行做定期存款,其他的钱全部用于投资。
我想,只有折腾到底才会长期有钱赚,这也是我理财的最大感受!”
不管什么事,下定决心长期做下去,你总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折腾决不是表面功夫,事业上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就得不停地转变项目和调整战略。
双星集团老总汪海就是这样干的:1998年,双星并购河北张家口五环鞋厂,成立了双星张家口制鞋有限公司,全部用当地人管理当地人,一年之后业绩斐然;1999年至今,双星先后在河南省兼并了河南通达鞋业公司,收购了汝南麻纺厂,建起了近4000人规模中原双星工业园,直接盘活国有资产近千万元;2001年6月,双星兼并胶南华青工业集团,成立了双星轮胎总公司,之后的5个月,双星轮胎每月的销售收入平均增长了48%;2002年3月,占地60亩的双星成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在成都武侯区建成投产,几年来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64万元;2002年11月,双星佐佑袜业公司正式建成……人们不由得惊叹,汪海真的是一个善于折腾的战略家。
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资本、技术、价格、规模还是人才?
双星给出的回答是:顺应形势、大胆折腾的执行力。
在双星集团总部门口处,赫然用金色的大字刻着这样两句话:“有人就穿鞋,关键在工作”。
车间的墙上也到处挂着各种标语口号:“敢为天下先,争创第一流”“等待别人给饭吃,不如自己找饭吃”“品牌在我心中,行动在我手中”等这些标语和口号全部出自汪海之口,是汪海在多年商战的摸爬滚打中总结出来的。
二十多年来,汪海遵循行业规律和市场规律,不断对产品和企业进行折腾式的调整,陆续在青岛郊区及成都、贵阳、张家口等地建起生产厂,为双星带来了持续不断的滚滚财源,销售收入一跃超过50亿元!
看过这么多故事以后,我们不妨回到本节开始的那个假设:如果你真的得到一大笔钱(500万大奖),你会如何处理这笔钱呢?
是天天败坏钱财、挥霍一空,还是把钱全部存银行里坐吃老本?
如果你是买房置地、炒股理财,我觉得这是正确的做法!如果你找准项目、折腾买卖,我就要对你竖起大拇指了!现实中,确有一个美国小男孩在自己18岁时得到了父母的巨额遗产,他的名字叫霍华德·休斯。
在得到父亲做油井积敛的财富后,霍华德·休斯没有选择上述任何做法,而是毅然带上万贯家产,跑去阳光明媚的好莱坞,去圆自己的电影梦--20岁时,他买下好莱坞125家戏院,砸下数百万美金拍摄了著名的空战史诗电影《地狱天使》;33岁,他入主环球航空公司,领导公司迅速扭亏为盈,风光了数十年;对飞机有着浓厚兴趣的休斯,还亲自设计飞机“休斯一号”,驾机试飞五次,创造了当时的最好成绩;二战后,休斯积极向电子领域拓展事业,旗下公司对卫星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正是当年的那个大胆选定和之后义无反顾的折腾,成就了霍华德·休斯的成功。
财富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折腾出来的。
我们需要在将来拥有宽裕的经济能力来保证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物质享受。
从租房到买房住,从搭公车到开自己车,从周围转转到出国旅游,敢于折腾的人总会一步步提高经济能力,并在退休以后满足养老所需,实现完美的人生计划。
既然今天的折腾能够换回明天的幸福,那么我们何不下定决心,坚持干到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