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夏,波尔布特出任政府总理,年底,他以党的躯体已经生病了为借口,对党组织进行内部清洗。
仅金边南部的“图士楞”监狱就处决了1.4万名柬共干部及其家属。
民主柬埔寨对外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
到1978年底,除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外,全世界只有埃及在这个国家派有外交人员。
柬共认为,革命后柬已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要消灭各种差别,“在柬埔寨一举建成共产主义”。
而柬共的“组织绝对正确”论和波尔布特在党内的绝对权威,使红色高棉的种种极端乃至残暴的政策得以实施。
在其执政的三年多时间里,柬埔寨至少有100万人非正常死亡,而当时该国总人口只有700万人。
普韦布洛号事件是怎么回事?
1968年1月11日,美国通用环境研究舰普韦布洛号从日本佐世保港出发,到达朝鲜清津外海,进行情报搜集作业。
1月22日,普韦布洛号驶往元山外海活动,距离海岸约12海里。
由于性能不良,当普韦布洛号遭朝鲜方面船只(一艘猎潜艇、四艘鱼雷快艇)追击时,该舰虽曾试图逃离却因速度不足而被包围,并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遭到逮捕。
由于在事件中普韦布洛号不听从对方的命令,在海面上突然停下而遭到朝鲜方面以武器扫射,造成船长以及几名船员被击伤,一名船员死亡。
经过外交谈判,1968年12月,美国接受朝鲜提出的要求,承认错误、道歉、保证不再发生此类事件,作为朝鲜方面将人质释放的交换条件,但朝鲜仍宣布没收该舰。
82名被俘船员以及死亡船员的遗体在板门店移交给美方,船长和副船长回国后曾因没进行任何抵抗就放弃了船只而被送军事法庭起诉,最后未做判决。
迄今为止,该舰仍然由朝鲜方面保管,1998年普韦布洛号被拖到西海岸,停放在平壤的大同江畔,成为当地非常受观光客欢迎的名胜,但美国海军方面并没有将其自海军舰艇名册中剔除,名义上仍然是现役舰只。
谁是登陆月球第一人?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
阿波罗计划采用月球轨道交会法,用强大的土星五型运载火箭把50吨重的航天器送入月球轨道。
航天器本身装有较小的火箭发动机,当它接近月球时,能使航天器减速进入绕月轨道。
而且,航天器的一部分——装有火箭发动机的登月舱能脱离航天器,载着宇航员登上月球,并返回绕月轨道与阿波罗航天器结合。
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第一次载人阿波罗飞行由于发生悲惨事故而被推迟。
当时在一次发射演习过程中,航天器突然着火,造成3名宇航员死亡。
随后,经过几次不载人的地球轨道飞行之后,1968年10月11日阿波罗7号终于载着3名宇航员绕地球飞行了163圈。
迈出载人月球探测第一步的是阿波罗8号,它从绕地球轨道进入绕月球轨道,在完成绕月飞行后安全返回地球。
之后,阿波罗9号在绕地球轨道上进行了长时间飞行,并对登月舱进行进一步检验。
阿波罗10号则飞入绕月轨道,并使登月舱下降到离月球表面15公里以内,以检验其性能。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终于在月球着陆,使逐步推进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达到高潮,阿姆斯特朗也成为登陆月球第一人,美国在月球探测中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果。
在随后的3年多时间里,阿波罗计划又先后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飞行,其中1970年4月发射的阿波罗13号,虽因氧气瓶爆炸发生事故,但仍然安全回到了地球。
到1972年12月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一次飞行——阿波罗17号登月为止,先后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表面。
这一系列“访问”大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各次阿波罗飞行都对月球表面进行广泛考察,搜集了大量月球岩石、土壤标本,其中从月球上带回地球的月岩样品就达440公斤。
阿波罗飞行同时把许多仪器安装在了月球上,进行科学研究,如太阳风实验和月震测量等。
哪家酒吧拒绝基辛格的预约?
在圣地耶路撒冷,有一个名叫“芬克斯”的西餐酒吧,只有5张桌子,虽然面积不大,却历史较久,颇具特色,是各国记者非常喜欢停留的地方。
在20世纪70年代,基辛格在中东进行穿梭外交的时候,他亲自给“芬克斯”的老板打电话预约,说出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希望带10个随从光临“芬克斯”,并要求届时谢绝其他客人。
本来“芬克斯”的老板很高兴,非常欢迎自己的同胞光临小店,但当基辛格说出自己的要求时,深深刺痛了他作为一个犹太商人那根职业道德的敏感神经。
他非常客气地说:“您能光临小店,我感到莫大的荣幸。
但让我谢绝店里的老顾客,是我所不能做的。
因为他们是支撑这个店的人。”
基辛格很尴尬,挂断了电话。
第二天,基辛格再次给他打电话。
首先向店主表示道歉,然后要求带3个随从并订一桌,而且不必谢绝其他客人。
但是,结果反令基辛格大吃一惊,他谢绝了基辛格的预约。
“为什么?”
基辛格大惑不解。
“因为明天是安息日,也是本店的休息日,我不能为您破例。
星期六是一个神圣的日子,如果在星期六营业,是对神的亵渎。”
基辛格什么也没说,默默无语地挂断了电话。
这则轶闻被美国记者知道后,写成了《基辛格与芬克斯》的新闻,在美国各大报纸大肆渲染,既提高了“芬克斯”的知名度,又宣扬了犹太商人的崇高职业道德。
77国集团是怎么回事?
77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为改变国际经济贸易中的被动地位,改善日益恶化的交往环境,为阻止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而建立起来的松散经济组织。
它的前身是75国集团,1963年第18届联合国大会讨论召开贸易和发展会议时,73个亚、非、拉国家和南斯拉夫、新西兰共同提出一个联合宣言,形成“75国集团”。
后来,1964年6月15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尖锐分歧。
肯尼亚、韩国、越南加入“75国集团”,新西兰宣布退出。
77个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发表了《77国联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并以此组成一个集团参加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谈判,因而该集团被称为“77国集团”。
77国集团自成立以来,逐渐从设在日内瓦的贸易和发展会议扩展到联合国其他一些机构。
77国集团没有总部、秘书处等常设机构,也没有章程和预算,但由于成员国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它们在同发达国家谈判时,往往能以“一个声音讲话”。
每届联大及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前,该集团通常要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统一步调。
由于该集团步调一致,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独立和主权、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在国际经济领域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何谓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由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分布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的南部,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有效融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手段。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确定了南南合作“磋商”的原则,促进了原料生产国和输出国组织的建立,提出了在发展中国家间实施资金和技术合作,因此被认为是南南合作的开端。
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是南南合作的两个最大的国际组织,它们通过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南南合作规定了合作的领域、内容、方式与指导原则。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发展中国家团结自救、合作自强的努力取得重大进展。
西非经济共同体、拉丁美洲经济体系、南部非洲发展协会、海湾合作委员会、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合作,增强集体自力更生能力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
1982年,首届南南合作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1983年和1989年先后在北京和吉隆坡召开南南合作会议,这三次会议是南南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南南合作的实质,是面对不平等的南北经济关系,实行联合自强,共同发展。
何谓尼克松主义?
1969年7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出访亚洲途经关岛,宣布他亚洲的新政策。
其要点是: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
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
集体安全是美支持其盟友对付国内或核大国的威胁所谋求的一个目标。
这一亚洲政策被称为“关岛主义”。
以后,尼克松在历年的国情咨文中,进而把这一政策延伸为全球政策,以及处理与其盟友全面关系的总方针。
1970年,他把这个主义归结为美国与其全球盟友之间的“伙伴关系”(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并指出,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1971年和1973年,尼克松又宣布,关岛主义代表美国对全世界的基本立场,是美国对待其全球主要盟国的方针的中心。
狭义上,这个主义只限于美国调整其海外义务,以及与其盟友的关系;广义上,还包括对中苏政策的总方针,即“实力”加“谈判”。
尼克松在1970年的国情咨文中,就提出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并指出后两点是对共产党国家政策的两个方面。
在以后一些政策声明里,他又把这一“新战略”与“尼克松主义”交替使用。
而一些高级官员直接把上述“三大支柱”称为“尼克松主义”。
这个主义是尼克松政府多极均势外交的指南,在其任内,美军退出了越南战场,改善了中美关系,从而调整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是谁宣布西班牙为立宪王国?
二战结束后,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在国内仍推行其恐怖统治。
对长枪党以外的党派,尤其是共产党、社会党党员,大肆搜捕、关押,甚至处死,而且还使用阉割刑和绞刑(直到1963年才取消)。
佛朗哥的这种恐怖暴虐统治,引起世界范围的强烈不满。
1946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建议所有联合国成员国从西班牙召回大使,决定只要西班牙保持现行制度,今后就不接纳西班牙为联合国会员国。
面对这种国际孤立的局面,佛朗哥宣布实行闭关自守的孤立的经济政策,在国内开展仇视犹太人和一切外国人运动,禁止在公共场合悬挂写有外国字的招牌,鼓励使用本国产品。
1947年,佛朗哥又签署《国家元首关于国家元首职位继承法》,宣布西班牙为立宪王国,规定佛朗哥有指定国王继承人,罢免国王继承人的权利。
哪个协定打破了联合国对西班牙的制裁?
1953年,佛朗哥与美国签订了《美西协定》,根据这个协定,西班牙向美国提供海、陆、空四个军事基地。
从而获得美国经济、技术上的援助,打破联合国对西班牙的制裁。
依仗美国的势力和影响,佛朗哥在外交上有了更宽的活动空间。
对英、法两国,佛朗哥也一直在寻找改善关系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同美国交往中讨价还价的实力。
1963年,《美西协定》十年有效期已满,按规定重新讨论延期的条款。
正值此时,美法关系十分紧张,佛朗哥又利用这一机会,发展与法国的关系,双方外事活动频繁,委员互访,发表联合公报,签订海空军联合演习协议等等。
他这样做,目的是为《美西协定》延期谈判做准备。
在1963年签署的美西延期协议中几乎反映了西班牙的所有要求,通过这个协定,西班牙共接受40多亿美元的援助。
佛朗哥又利用这些美元,购买美国的先进武器,武装西班牙军队。
在20世纪70年代,西班牙已成为世界上六个进口武器最多的国家之一。
佛朗哥政权实行什么统治?
佛朗哥把世界上最后一个法西斯独裁政权持续近40年,除了实行暴政以外,还采取一些较灵活的安抚措施。
他往往在血腥镇压了民众反独裁运动之后,也作一些让步。
譬如,禁止解雇固定工人,建立较发达的社会保险制度,禁止把小佃农从土地上赶走,对政治犯减刑或特赦等等。
佛朗哥实行的这种软硬兼施的法西斯独裁统治一直持续到他垂死之际。
是谁感叹“死也这么费劲”?
1975年11月20日,83岁的佛朗哥因冠心病复发而寿终正寝。
他在弥留之际是痛苦的,他的私人医生不得不用手指塞进他的喉咙抠出窒息着他的血块,他对医生说:“死也这么费劲。”
佛朗哥死后,国内有些人用香槟酒庆祝,大街上空空荡荡,悄然无声,人们长期的积怨倾泻在这种空荡和安谧之中。
西班牙当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阿尔维蒂说:“西班牙史上最大的刽子手死了,地狱的烈火烧他,也不足解恨。”
然而,当时的美国总统福特为他的死感到悲痛,认为佛朗哥经历了西班牙史上一个有意义的纪元。
铁托元帅有何传奇经历?
1892年5月,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出身于克罗地亚的一个贫农家庭。
他的童年生活非常艰苦,15岁就外出谋生,先后当过放牛娃、饭馆招待员和学徒工,并在国内及捷克、奥地利和德国当过五金工人。
20岁时,他加入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
1913年,铁托应征入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曾因鼓动反战而受处分,后被俄军俘获。
1920年,他回国参加了南斯拉夫共产党,组织工人开展革命斗争。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铁托曾3次被捕。
1934年,刑满出狱后,他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并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5年,铁托以巴尔干书记处候补书记身份,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的工作,这段经历使他在理论上有了很大提高。
1938年,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层出现问题,共产国际准备解散南共。
铁托说服了主要领导人,在整党基础上保留了南共,他也随之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从此南共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在反对法西斯侵略者、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铁托领导南斯拉夫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1941年4月6日,德意法西斯侵略者以23个师的兵力迅速占领了南斯拉夫,6月27日,南共中央成立了南斯拉夫人民游击司令部,铁托任总司令,发动了全国规模的七月起义,并在塞尔维亚西部山区以乌日策为中心建立了第一个解放区。
同年12月,在抗击德军的进攻中,铁托创建了第一支正规军——“第一无产阶级旅”。
他领导这支队伍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独立斗争二十几个月,粉碎了敌人的7次进攻。
在苏捷斯卡战役中,铁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在战场上负伤的总司令。
1943年11月,铁托被授予元帅称号。
他不顾大国的反对,宣布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为南斯拉夫临时政府。
1年后,已发展到近百万人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与苏联红军配合,解放了贝尔格莱德。
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铁托任联邦政府主席、最高统帅。
铁托于1980年5月4日下午3∶05(当地时间)在卢布尔雅那逝世。
根据他生前的愿望,他的遗体被安葬在贝尔格莱德德迪涅的花房里。
这个小小的花房,是他平时最喜欢去灌浇花草的地方。
何谓不结盟运动?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
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倡议下,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文化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
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
它定期召开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协调局外长会议及纽约协调局会议等。
首脑会议为不结盟运动的最重要会议,自1970年起,首脑会议会期制度化,每3年举行一次。
何谓哈尔斯坦主义?
哈尔斯坦主义,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推行的一项对外政策。
1955年9月,由外交部国务秘书哈尔斯坦建议制定。
声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单独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不同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交的任何国家(作为四个战胜国之一而对德国统一负有责任的苏联除外)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
根据这一政策,当南斯拉夫与古巴先后于1957年和1963年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交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就同这两国断交。
勃兰特是哪国政治家?
勃兰特,1913年12月18日生于德国北部的海港城市吕贝克。
他是一位19岁售货员的私生子,因而他只能随母亲的姓,取名为赫伯特·弗拉姆。
后来母亲嫁人,小赫伯特就同外祖父相依为命。
他的外祖父路德维希·弗拉姆是位坚定的社会民主党人,小赫伯特经常听他讲社会民主党斗争的故事以及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这一切在小赫伯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种子。
16岁时,赫伯特加入社会民主党,1931年加入社会主义工人党,并出任该党吕贝克党组织主席。
希特勒上台后,残害一切进步人士,他被迫转入地下工作。
为了免遭逮捕,他改用维利·勃兰特的名字(这一名字一直沿用到他逝世),乘坐游艇偷渡到丹麦,开始了长达12年的流亡生活。
很快他又从丹麦转到了挪威,在异国他乡坚持反法西斯斗争。
1937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在马德里保卫战中采访报道。
1940年,德国入侵挪威,勃兰特又辗转逃亡到瑞典并入了挪威籍。
在瑞典,他成了一名记者,积极报道了德国对挪威的入侵。
1957年10月3日,勃兰特恢复德国国籍后被选为西柏林市市长。
他以自己杰出的才干和出色的政绩赢得了众多的赞誉,被人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市长”。
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69年,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总理,放弃哈尔斯坦主义,正式推行新东方政策。
其主要内容是:一、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
二、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表示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
新东方政策反映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
“新东方政策”以联邦德国的地位和利益为出发点,以实现德国统一为目标,是联邦德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
何谓华沙之跪?
1970年12月7日上午,整个东欧大雪压境,这是当地最寒冷的季节。
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
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普通的仪式,随行的人开始等着这个仪式的结束。
突然,勃兰特的双腿跪在了犹太人死难者的纪念碑下,他的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他们被勃兰特的举动惊呆了。
广场上一片肃静,只有大雪在天地间纷纷扬扬飘洒。
随即,在场的记者醒悟过来。
镁光灯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碑前划出道道耀眼的光芒。
第二天,东欧的各大媒体上,都登着德国总理跪在二战时期被德国人杀害的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照片,凡是看到这张照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深深的忏悔,这一跪的分量重如泰山。
三年后,当勃兰特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莉亚娜·法拉奇的采访时,问他在敬献花圈之前为什么没有安排这个仪式,而自己突然作了这个决定,勃兰特说:“尽管我很早就离开德国,二战期间在国外从事反法西斯的斗争。
但是现在我是西德的总理,我对希特勒上台搞法西斯主义觉得有道义上的连带责任。
那天早上醒来时有一种奇异的感觉,我觉得不能只限于给纪念碑献一个花圈。
我本能地预感到将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尽管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
献完花圈后,我突然感到有下跪的必要,这就是潜意识吧。”
勃兰特解释他的下跪之举“不仅是对波兰人,实际上首先是对本国人民”,因为“太多的人需要排除孤独感,需要共同承担这个重责……承认我们的责任不仅有助于洗刷我们的良知,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
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我们应该生活在一起。”
你知道三八线的由来吗?
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美苏军事首脑就苏联对日宣战后双方海、空军活动范围达成协议,但双方陆军间并未划出明确界线。
因此,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苏军立即在朝鲜北部登陆并向南推进,大有占领整个半岛之势,而美军这时仍在太平洋与日军激战,远离半岛。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务院提出美军应立即在半岛南部登陆北上,以免朝鲜全境被苏占领,而美陆军则认为无法办到。
为寻求解决办法,他们在8月10日夜召开紧急会议。
于是,当时任作战参谋的腊斯克(后来曾任美国国务卿)和他的一个同事便提出了以朝鲜中部北纬38°线(简称三八线)为界作为美苏地面部队作战和受降分界线的方案。
13日,此主张被杜鲁门批准,15日送交苏、英政府。
苏联表示同意,因为斯大林打算以在朝鲜的让步换取美国同意苏军占领日本北海道(实际上美国坚持独占日本,未作让步)。
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一项命令中将美苏间关于北纬38°线的决定公布于世,已进入38°线以南的苏军即后撤回到此线以北。
9月7日美军才在半岛南端登陆。
自8月下旬起,三八线两侧便已禁止人员物资交流,铁路被切断。
9月上旬通讯联系也被中止,朝鲜南北之间已处于被分割状态。
韩国和朝鲜是如何分裂的?
二战结束后,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北边由苏占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南边由美占领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朝鲜南北分别建国以后,苏军于1948年12月撤离朝鲜北半部,翌年6月,美军也从南朝鲜撤军。
朝鲜南北分别建国后,双方关系迅速恶化,三八线上不时发生流血冲突。
据统计,仅1949年一年三八线发生大小武装冲突达2600余起,且规模越来越大。
到1950年6月25日,终于爆发了全面战争。
这场战争本意是希望通过武力手段恢复国家的统一,但三年战争的结果是双方重新回到了三八线。
这样,三八线两侧的对峙局面和国家的分裂状态便维持下来了。
为什么有“冷战”?
“冷战”一说是当年美国政论家斯沃普在为参议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讲稿中首次使用的。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敌视和遏制政策,因此巴鲁克说:“美国正处于冷战方酣之中。”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之间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你知道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吗?
1946年1月,丘吉尔应邀访美。
3月5日,他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
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批评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着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罗斯福强调:美国高踞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不能对苏联的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联合英语民族同胞,制止苏联的“侵略”。
何谓蒙巴顿方案?
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
1947年6月,由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提出而得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
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
这个方案为当时的主要政党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所接受。
1947年8月15日,英国把在印度的政权分别移交给印度国大党和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
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此告终。
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基本未受影响,而印度独立法规定的内容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形成了一些争端,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
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如何?
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时,蒙巴顿方案规定克什米尔人自由选择归并印、巴一方或宣布独立。
印度利用其分治时控制的克什米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该地区归属印度。
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第一次战争。
印度参战部队有2个师及若干土邦部队约4000余人,巴基斯坦参战的多为部落武装约5万人。
印、巴军队经过1年多的争夺战,双方伤亡惨重,胜负难分,后在联合国干预下于1949年1月停火。
印度方面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2/3的土地和3/4的人口,其余为巴方控制。
这次战争没有解决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古巴革命是怎么回事?
1952年3月10日,巴蒂斯塔·伊·萨尔迪瓦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再次上台,实行亲美独裁统治,激起国内不满,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示威和暴动。
1953年7月26日,F.卡斯特罗带领一批青年攻打圣地亚哥的蒙卡达兵营,失败后被捕入狱。
1955年5月获释,随即建立了革命组织七·二六运动。
1956年12月,卡斯特罗又组织一批青年从墨西哥乘“格拉玛”号游艇渡海回古巴,登陆后转战到马埃斯特腊山区开展游击斗争。
1957年3月13日,以J.安东尼奥·埃切瓦里亚为首的一批青年学生攻打总统府,失败后建立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转入拉斯维利亚斯省山区打游击。
1958年,人民社会党也在亚瓜哈依地区组织游击队。
不久,这两支队伍同七·二六运动领导的游击队主力汇合成一支较大的起义军。
同年10月,卡斯特罗颁行土地改革法,各阶层人民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12月,起义军解放圣克拉腊,消灭政府军主力。
接着,挥师西进,直指哈瓦那。
在革命形势的逼迫下,巴蒂斯塔·伊·萨尔迪瓦于1959年1月1日逃亡国外。
起义军进入首都哈瓦那,宣告古巴革命的胜利。
接着,临时政府成立。
卡斯特罗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同年2月出任政府总理。
三和路线的基本构想是什么?
三和路线,即“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平共处”,这是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外战略的主要内容。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开始调整对外政策,缓和紧张的局势。
1956年2月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在对外政策方面的观点,其新外交政策的核心就是“三和路线”。
其基本构想是: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在和平竞赛中超过美国;强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和平取得政权;对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一致性并谋求美国的认可;对亚非拉地区则加紧渗透扩张,鼓吹通过和平过渡走非资本主义道路,以便把这些国家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
美国因何断绝与古巴的外交关系?
1959年6月,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新政府成员发生很大变动,政府重要部门绝大多数被主张实行激进政策的人所掌握。
美国政府担心控制不了古巴,后院起火,动摇美国在拉美的统治基础,于是对卡斯特罗政权有了猜疑和嫌忌,试图逼迫卡斯特罗投诚。
但卡斯特罗不买美国的账,导致双方的关系日益恶化。
1961年1月5日,美国宣布同古巴断绝外交关系。
同时,从经济上封锁依靠生产和销售糖类来维持国计民生的卡斯特罗政权,使它的食糖卖不出去,寄希望于通过卡断古巴经济命脉来迫使卡斯特罗投降。
何谓猪湾事件?
美国担心卡斯特罗政权成为苏联反对美国的滩头堡,从1960年起,就开始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多米尼加、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纠集古巴流亡分子,随时准备登陆古巴,推翻卡斯特罗政权。
1961年初,训练完毕的美国雇佣军被编成代号为“2506”的突击旅,下辖4个步兵营、一个摩托化营、一个空降营、一个重炮营和几个装甲分队。
为了支援雇佣军入侵古巴,美国派遣了8架C-54运输机、14架B-26轰炸机、10艘登陆舰艇。
五角大楼还派了几艘潜水艇前往古巴沿海侦察地形,物色登陆地点。
1961年4月4日,当选不久的肯尼迪总统在与五角大楼和中央情报局官员联席会议上,批准了代号为“冥王星”的战役计划。
1961年4月17日,这支由1500多人组成的美国雇佣军突袭古巴,他们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直接掩护下在古巴中部拉斯维利亚斯省南部登陆,占领了长滩和吉隆滩,并继续向北推进。
古巴军队和民兵与入侵的美国雇佣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当年只有34岁的卡斯特罗在吉隆滩附近一座制糖厂临时改成的指挥部坐镇指挥,击毙了90名雇佣军士兵,其余1000余人被俘获。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吉隆滩之战,美国称之为猪湾事件。
吉隆滩之战发生的第二天,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写信给美国总统肯尼迪,认为这场在古巴发生的“小规模战争”将在全世界引发连锁反应。
他紧急呼吁肯尼迪停止对古巴的侵略,并声称,苏联准备向古巴提供反击侵略所需要的一切帮助。
肯尼迪政府被迫声称,美国没有支持推翻卡斯特罗的行动。
事实上,美国的中央情报局不仅策划了这次颠覆行动,而且损失惨重。
肯尼迪总统不得不在美国大众面前公开承认猪湾事件是一件绝不能再发生的错误,然后声称对该事件负全责。
这起事件让美国政府大为难堪,成为世界媒体嘲讽的对象。
古巴导弹危机是怎么回事?
1962年10月中旬,华盛顿的美国情报官员在进行例行情报资料分析时,从飞临古巴上空的U—2飞机所拍摄照片中发现了问题。
他们确认,苏联正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西南的圣克利斯托瓦尔修建基地,部署中短程导弹和运载核武器的伊尔—28重型轰炸机。
从这些基地发射的导弹,可以击中从秘鲁利马到加拿大哈得孙湾的大多数美洲重要城市。
对此,美国政府作出了强烈的反应。
10月22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7点,肯尼迪总统在白宫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并指出,这一“秘密、迅速和异乎寻常的导弹设施”是“蓄意的挑衅和对现状作出的毫无道理的改变,是美国不能接受的”。
因此,美国一方面公开向苏联发出警告,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其中短程核武器,同时以美国海空力量在加勒比海的广大海域对古巴设立了海上封锁线,进行“隔离”。
就这样,在当时世界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之间爆发了一场危机,将整个世界带到了核灾难的边缘。
肯尼迪的强硬态度迫使赫鲁晓夫不得不从古巴撤走导弹,而美国也相应作出了保证古巴安全的承诺,一场危机终于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
谁被美国国民称为“一代老兵”?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出生于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军人世家。
1899年中学毕业后考入西点军校,1903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到工程兵部队任职,并赴菲律宾执勤。
麦克阿瑟有过50年的军事实践经验,被美国国民称之为“一代老兵”,而其自身的又曾是“美国最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凭借精妙的军事谋略和敢战敢胜的胆略,麦克阿瑟堪称美国战争史上的奇才。
但这位“二战”时所向披靡的常胜将军却在可能的侵略朝鲜的战争中被中朝联军打败,被免职。
谁是美国“民权运动之母”?
1955年12月1日,时年42岁的裁缝工人罗莎·帕克斯在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一辆公共汽车上就座时,一名白人男子走过来,要求她让座。
当时,整个美国南方在公共汽车、饭店等公共场合仍实行种族隔离制度。
按规定,在公共汽车上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
在北方,法律认可的种族歧视也使黑人被许多行业和社区拒之门外。
帕克斯本能地拒绝了白人男子的要求。
尽管当年早些时候,蒙哥马利就有两名黑人妇女因同样遭遇而被捕。
这次也没有例外,帕克斯遭到监禁,并被罚款4美元。
她的被捕引发了蒙哥马利市长达381天的黑人抵制公交车运动,组织者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一名浸礼教牧师马丁·路德·金。
这场运动的结果,是1956年最高法院裁决禁止公车上的“黑白隔离”;1964年出台的民权法案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
罗莎·帕克斯因此被尊为美国“民权运动之母”。
30年后,她追忆当年:“我被捕的时候没想到会变成这样。
那只是很平常的一天,只是因为广大民众的加入,才使它意义非凡。”
《政治的新科学》一书有何主张?
埃里克·沃格林(EricVoegelin,1901—1985),美籍奥地利历史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与列奥·斯特劳斯齐名的保守主义者。
沃格林出生在德国古城科隆,上小学时随家迁居奥地利,长大后就读维也纳大学。
虽然攻读的是政治学博士,沃格林喜欢的却是法学,真正师从的老师是自由主义法学大师凯尔森教授,心目中的偶像则是自由主义思想泰斗韦伯。
不过,尽管沃格林后来荣幸地成了凯尔森的助教,却不像一般的自由主义学人那么不开窍。
沃格林早年关注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注重政治观念及其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及发展,著有八卷本的《政治思想史研究》,但生前没有出版。
到20世纪40年代他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经验)的历史及经验的象征化。
这一思想的转向体现在他放弃了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转向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此后陆续发表了五卷本的《秩序与历史》(1956—1987)。
沃格林最有名的著作是《政治的新科学》(1952),“这本书是他已放弃的研究计划(政治思想史——引者)和《秩序与历史》之间的过渡站,并且造成人们普遍认为沃格林在政治上和宗教上高度的保守主义态度,和在哲学上同情新经院主义”。
在《政治的新科学》中,沃格林宣布脱离流行的“观念史”方法,同时也显示他使用理论的方法去组织大量自己熟知的知识来源。
《政治的新科学》扼要地体现了《秩序与历史》前几卷中提出的程序,也可以当做是对他已放弃的政治思想史研究时所搜集的材料进行理论重铸的一个标志。
沃格林认为政治哲学的核心是意识理论,政治与意识之间的联系在于人的政治行动;政治学理论需要重构,因为以往关于政治学原则的意识都已丢失。
他坚持历史理论与政治哲学的统一,认为历史的秩序就是秩序的历史,政治理论如果贯穿了某些原则的话,必须同时是一种历史理论。
他认为现代性的本质是诺斯替主义,与极权主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