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话锋一转,便扯到八国使团的事情上去了。八国使团虽然是打着旗号来大明求亲,不过各国有各国的打算,大致可以分成两种,其一是来大明是探情况,了解大明实力的,大明若是国泰民安,兵精粮足,物产丰富,他们便来与大明通商,若大明国力式微,日渐衰落,他们便可从中作梗,掀起边疆摩擦,并为俞闹愈烈。这一组的代表人物便是蒙古、东瀛。另一派便是一向实力较弱的国家,它们从来就臣服于大明,对大明言听计从,且每年向大明纳贡,因为他们需要大明的庇护,这里的代表国家有朝鲜、琉球、暹罗国等。
这些使者来大明,本着互通友好,求同存异、互通往来的原则。大明本应该本着这个原则处理问题。实现所有邻国唯大明马首是瞻,对大明心存忌惮,如此边疆和谐,每年还可以免费获得一些外国进口产品作为向大明这个盟主国表示的微薄敬意。圣上就想看到这个结果,如今蒙古人刚一踏进大明疆土,便露出一副傲人姿态,这让正德帝很不舒服。
招待八国使团的事情本是礼部的职责,可礼部近日的表现不尽人意,总是处处迁就蒙古人。蒙古人如此以来气焰更为嚣张,动不动说要与大明第一高手比武什么的。
按道理大明在八国使团来京的三至五天内国宴招待他们,不仅要招待而且要隆重。一则是为了给他们接风洗尘,更重要的是为了彰显大永朝人才泱泱、物华丰盛、礼仪有道,所以还要隆重。
为防不测,京兆百官都参加了这场接待国宴,圣上觉得文怡足迹多谋今日借此机会便与朱文怡来了一个畅谈。不仅要谈国宴的事情,还要谈比赛时赛制度的设定等等。
待八国使臣在使馆休息五天之后,正德帝为他们举办了国宴,京兆百官都参加了这场接待国宴,大部分都是高官,兵部尚书、沈则儒等人。朱文怡唯一以县令的身份加入也在其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礼部尚书白钺开始简明扼要述说大明和八国交好的历史,当他说到中国与蒙古的关系时,便抛去了一切的不友好的事情,他薄薄的嘴皮子把大明和北蒙两国说得那是比亲兄弟都还要亲。奴颜婢膝得让人想吐。
蒙古使团官员也都深有同感,他们目空一切,举杯大饮用。他们还说希望大明开放通商口岸,说白了就是撤离那些关隘要道的把手的重兵,譬如外三关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等。蒙古燕使团的副团长格根,是蒙古皇帝天元汗弟弟,王子的叔叔。四十来岁的年纪,为人虽然极为倨傲却极为应变灵活。北蒙古之所以派他出使,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如果是来看脸色耍嘴皮子的,倒还能派用上场,至于开放通商口这种大事,一般来说大明自然不会答应,因为如此北门洞开,给防守造成极大的困难。
只见他色迷迷地欣赏完大明的歌舞表演后,边拍着手从席间走了出来,赞叹大明的歌舞让人惊艳,世无匹双,我等甚是钦慕,又说蒙古在歌舞上面还是要比大明逊色,这不过是自谦的话,只要有点文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蒙古人善歌善舞,绝不亚于任何其他民族。
他说到此处便停了下来,对着大明官员及八国使团成员说道:“趁此机会,九国何不比试比试?用汉语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是展现我北蒙古国的面貌啊……”
话虽说得客气真诚,但语气却难以让人拒绝,是非要比试一番不可的架势,不过明眼人一听就知道所谓比试都是冲着中国人来的,不用想,北蒙是有备而来的了。
大明有些官员果然坐不住,说什么将来向大明公主求亲还得有一番比试,现在比试不是为时尚早吗?正德帝一听,正合他意,今日京兆官员都在此,难道还会怕你这个北蒙小小的使团不成?
如此以来其他七国倒也附和着,就像现在的奥运会一样,重在参与。奥运精神敢于拼搏,这种比赛何尝有不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