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很快就到来了。秋季方临,洛阳的天气依旧很炎热,关中应该也差不多。</p>
郭太后一早在太极殿东堂、接受了百官的朝见。每逢朔望都有这样的礼仪,一般不谈正事。郭太后没有立刻回后宫,却到了东边的那间署房逗留了一阵。中书省的人随即抱着一些奏书走了进来。</p>
她见大长秋的谒者令张欢在身边,随口问了一句:“西线的兵马是七月初出发罢?”</p>
张欢躬身道:“卫将军正是这几天进骆谷。”</p>
郭太后当然记得时间,只是故意用了询问语气而已。</p>
她随即转头看向房门对面的后窗,只见太阳刚刚升到一座宫殿的旁边、仿佛挂在重檐上一般。这里虽有宫阙阻挡,但地形平坦开阔,必定与秦川中的景象全然不同。</p>
郭太后没有去过秦川、但听人说起过,她对那个地方至今还有一些心理阴影。</p>
当初她真的以为,秦亮死在了那崇山峻岭之中、尸骨无存!</p>
但是这次,郭太后依旧没有阻止秦亮带兵重入秦川。毕竟此事是秦亮自己的主张,她当然不能因担心危险、故意去拖后腿。</p>
何况在当今天下,真正干大事的人,无一不参与军事。士族司马家的人如此,远宗曹爽也是这样。</p>
在勤王之役刚结束时,郭太后便希望秦亮能够执政,不过当时的时机、确实远未成熟。</p>
郭太后记得当时与秦亮密谈过此事,秦亮的看法是要有灭国之功;不过时至今日,只要能拿下汉中、威望便不小了。此役非常关键!必定能改变朝政格局。</p>
郭太后跪坐到几案后面,翻开竹简,却仍觉得心慌,一个字也没看进去。她暗叹一口气,只能提醒自己、除了沉下心等待结果别无它法。</p>
……西线的兵马,其实六月底就开始出动了。</p>
提前出发的是邓艾部。作为先锋,邓艾军除了修缮部分道路,关键是要占据兴势山的有利地形。</p>
而秦亮的人马,则是在最近这几天才分批开拔。主力走傥骆道,偏师走东侧的子午道。</p>
在姜维没有拆围的地方,故道、陈仓道很难有什么进展;秦亮只是用屯兵作为疑师佯攻,但估计骗不到姜维。</p>
譬如褒斜道出口叫箕谷,山势十分陡峭、还得走栈道,只要附近的褒中城派出部分蜀军,便能把路堵死;基本不用指望。</p>
但无论如何,此次用兵、至少魏军内部的情况要比曹爽伐蜀那次好。</p>
前锋邓艾与郭淮的强弱不知道,因为是自己人没打过。但邓艾对于秦亮,相比郭淮对于曹爽、显然更加可靠。</p>
即便军中有王金虎、王沈等王家的人,秦亮与王家也达成了一些共识。此时的朝廷处于微妙的平衡之中,内部矛楯并未憿化到曹爽时代那样。</p>
秦亮只要在汉中之役中获胜,便能打破这种平衡,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更妙的是,打破平衡之后、还能很快重建平衡!</p>
因为此役的战果、能强化三家的辅政地位,对大家都有好处。</p>
机会难得,成不成就看这一次!</p>
否则这么等下去,在外祖王彦云老死之前,秦亮必须继续小心维持关系,谨防出现意外。待到七十多岁的王凌去世,因为秦亮的地位并非毫无争议,权力更替的时刻,可能还会出现风险。</p>
所以无论是杜预羊祜的劝诫,还是族兄阿苏提醒,都没有动摇秦亮的决定!</p>
大军已经渡过渭水,无数人马沿着大路南行。秦亮等人正骑着马,沿着斜道爬坡。</p>
虽然有坡道,但此时的地形总体还是很平坦,尤其是向西北边看,几乎是一望无际。渭水南岸的地势、有一种像阶梯一样的“原”,每上一个坡,地势就会高一截;因此人们回头看来路,视线比在平原上还要开阔。</p>
没过多久,南边忽然出现了连绵的黑影,远远看去、便好像是天边的黑云似的!秦川北麓的地势确实显得突兀,骆谷口仿佛近在眼前了。</p>
看到了秦岭之后,走过去却耗费了大半天时间,次日大军才进入骆谷。</p>
刚进入山区,秦亮还有点不习惯,两侧是连绵的大山,压迫感很强。他确实很不喜欢钻山谷,尤其抵触在山沟里作战。因为一些非战斗力的不可控因素,与平原上那种拼实力的场面相比、更多了不确定性。</p>
不过刚到骆谷这一段、其实是很好走的。道路沿着河谷,比较宽敞、高低落差小,水源也不缺。除了景色不同,与在平原上行军的区别不太大。</p>
走完这段数十里的谷地,之后就要翻山了,道路也变得狭窄。</p>
骆谷段的栈道、就在这一段路上,军队以蜿蜒的队形行进,前后都看不到头,宛若长蛇。</p>
山路又走了两天,秦亮等人来到了太白山的南麓,抵达一个叫都督门的地方。太白山南侧,一条宽敞的大谷东西延伸,此时的地形便豁然开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