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徐梁,身为君主,一举一动都对天下产生莫大的影响。
因为他放开了对设立祠堂的限制与保护,又相应的降低了门槛,许多大宗族甚至因此分裂而出来许多新的小宗,自立祠堂,玩开枝散叶去了。
一些在当地缺乏底蕴的家族,也能够借此机会立了祠堂,开宗续谱。这些人自然也都成了《宗族法》的坚定支持者。
唐太宗行科举而自得:“天下英雄皆入我彀中。”
徐梁此时才真正感受到,原来“坑”也是能大受欢迎的。
此举虽不是推恩令,却胜似推恩令。
在一片称颂声中,徐梁的车驾终于缓缓前行,离开了任丘县这个特产苇席的地方。
除了意外地收获了一批苇席之外,徐梁也知道了有人要垦荒白洋淀。
这种垦荒一般被当地官府支持,也是朝廷增加田税的重要途径,但既然此地有展第三产业的机会,自然要在政策上有些偏斜。
“开林垦荒与填湖开地都是好的,”徐梁充分肯定了农民的拓展意愿,“但是天下生态,不能光有农田,一样要有湖泊湿地来分水蓄洪。现在为了几亩好地把湖填了,以后受了灾再要改回来就难了。
“大理寺正好考虑一下,如何出台一部《皇明自然环境保护法》,粗略有三点:可以开山,不可毁林;可以垦荒,不可填湖;可以狩猎,不可令其绝种。”
如今粮食异地供给已经成了必然趋势,即便四百年后华夏大地人口十数亿,主要的产粮区也才五个。以现在大明的人口,即便根据太祖开国时的八百五十万顷来算,配合外购的粮食,也足够所有人维生。如果按照万历年间的统计,全国耕地在一千一百余万顷,那么更不至于出现饿殍遍野的情形。
关键在于歉收、绝收,以及分配不均。
徐梁决定从影响最大的“分配”上下手,对于新开田土也就不甚上心了。如果分配问题不解决,哪怕开再多田地,也会有人饿死。现在这样还可以让更多的人进入服务业,让商品流通更加便捷,加快资本累积。
“陛下,天下承平,人丁日多,没有足够的田亩如何养活人口”
“天下太大了,有得是地方给百姓种地收粮,何必要破坏祖宗留下的青山绿水呢”徐梁话中有话。
一旁的梁子墦突然想起自己说过的安南、占城之粮,心中一动,暗道:莫非陛下真有外拓进取之心到时候做个天高皇帝远的百里侯却是不错啊!
“皇帝带兵南下了,再不动手可就晚了!”一个焦躁的声音在空荡的地穴中振起回声。
“消息确凿么”另一人问道。
“怎地不确凿真人都见过了!只是隔得有点远,看不清眉眼。”
“我是问带兵的事,带的哪支兵带了多少有没有火炮这些都查清了”
“哪里能打探那么多!不过有人看到了新二师的旗号。”
“这下麻烦了……”刚才那镇定的声音颇有些消沉:“他们打闯王、东虏都凶悍得很,咱们手里连棒槌都配不齐,怎么跟他们打”
“要不咱们去告状”一个怯生生的声音插了进来:“我听说李闯和献贼的人马只要肯归降的都没杀。何况咱们现在还没造反呢。”
“告状皇帝就算英明,他身边的那些狗官呢能让你见到皇帝那些狗官家里哪个不是养着成百上千的奴仆官官相护,谁会给咱们主持公道”之前那焦躁的声音越焦躁了。
“你这么说是有道理,但告状不行,造反也不行,咱们就在这洞子里躲一辈子”那怯弱声音渐渐有了底气,又道:“现在外面找我们的人可不少,被逮住可就没命了。”
“那些狗腿!迟早剥了他们的皮,吃了他们的肉!”那人恨恨啐道。
“反不反”之前那镇定的人突然放声喝道:“弟兄们,反不反!”
山洞将他的声音扩大了无数倍,一遍遍地追问着:“反不反!反不反!不反!反!”
“反是死,不反死得更惨!大哥,咱就反了吧!”
“大哥,反不得。一旦反了就没回头路了!咱们还是先去告状吧!那些杀才不遵朝廷法度,本就不得好死啊!”
“大哥!”
洞里突然死寂一片。
被众人视作大哥的男子想扫视周围的弟兄,眼前却是一片黑暗,只有朦胧的人影。他心里却亮堂得很,这里一共三十六人,都是大户人家的奴仆。平日里被打被骂,子子孙孙也都只能成为贱民,不能科举,任人打骂,做牛做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