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太在滨松下节第三天,纲良叔父就赶了过来。对于府中城内那些乱七八糟的烂事,他也多少知道了一些。</p>
略微谈了谈,聊了几句对于时下的看法。纲良叔父总是欲言又止的样子,像是想说点什么,可总是说不出口。</p>
最后叹了口气,就开始问起小平太今年家中财计的问题。开销一年比一年大,收入增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支出增加的速度。</p>
山内义治那时候就有些寅吃卯粮,捉襟见肘的样子。后来几番大战,连年动员之下,对国力的损耗太大。伤了元气,地没有壮丁去种,收成比往昔就少了不少。</p>
原本是大粮仓的伊那郡,由于山内义胜急死,武田发兵来战。好几万百姓南逃,地里的庄稼正是要下力气伺候的时候。拉下来饥荒,一年挨一年,越欠越多。</p>
“滨松周边的情况略好,毕竟靠着滨名湖,都是上好的水田,只要肯下肥料力气,总不会太差。</p>
至于二俣,靠近天龙川的淤田,马上蔺草可以收割,今年长得还不错。</p>
就是堤坝一定要修了,不然以后出了险情就难办了。</p>
还有沿天龙川的水田,可能今年会有些问题。”</p>
纲良叔父絮絮叨叨的说着滨松左近的消息,等听到滨名湖的水田收成挺好,可是天龙川的水田收成就差了一些的时候,小平太挥了挥手打断纲良叔父。</p>
“怎么回事?”</p>
“河边的数十户名主是山内人啊。”</p>
“嗯?”</p>
小平太突然想到了,当年山内义治克定天龙川沿岸的时候。为了增加山内氏对当地领土的统治力,拔山内三十户有力奉公众和军役众来河边安置。</p>
一方面把新占领的上好的水田,给这些属于标准“自己人”的谱代奉公众军役众最放心。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时开办蔺草业,上等的淡水三角蔺草只能在天龙川泄洪区间隔种植。山内义治照顾自己山内人,所以迁移过来的山内众都在河边。</p>
可开春,小平太先征三河,再征武藏,整个春耕期。一个半月多的时间,滨松众最主力的这些自己人都在打仗。反而是在地的农兵们是征武藏时才大规模征调的,他们的春耕都进行了一多半了。</p>
“影响大不大?能不能补救?”</p>
“终究是水田,只要今年夏天天候好一些,影响不会太大,但总会比往年少些。”</p>
“等到时,叔父你注意一下,看看大致减少了多少?”</p>
小平太如果坐在府中征税,年贡米的数额每年几乎是确定的,只要没有大规模的灾害,就不会改变。管你产多少,只按知行安堵状或者名田文书上的数额收大米。</p>
那时候是感觉不到实际的粮食产量的,只有亲眼看见才能大致了解。</p>
“晓得,今年二俣怕也要少上一两成。日子不好过啊!”</p>
“您三千多贯的知行,总还有些积蓄吧。”小平太知道下层奉公众、军役众的日子如今过的很一般。但作为谱代家臣知行第一的纲良叔父,具体情况小平太也要打听一下。</p>
“积蓄嘛,到还是有一些,只不过要是这样年年贴补下去,那我就是有座金山也不够使。”</p>